摘要:實際上這種判斷方式是沒有任何依據的,車輛的蒙皮因爲覆蓋在車輛的表面,爲了美觀,減少風阻,所以沒有辦法去折幾道彎而獲得更大的強度,所以無論車子的蒙皮有多厚,都沒有辦法承受較大的衝擊力,即便把蒙皮弄得跟三合板那麼厚,遇到足夠得衝擊時,它還是會迅速的變形,潰縮,因爲它的不具備承受衝擊的\u003Cstrong\u003E結構\u003C\u002Fstrong\u003E,既然蒙皮的薄厚對安全產生不了影響,那麼就乾脆將它作爲碰撞時的犧牲品了,而真正影響安全的是車身的強度,也就是在撞擊時,能否保證車身(駕駛艙)不產生較大程度的形變,無論車頭損毀多麼嚴重,只要是駕駛室不產生嚴重變形,那麼車內人員的生存幾率就會非常大\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72388a60c264b6fa5ae24acd1e2135d\" img_width=\"482\" img_height=\"258\"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dbaa1925665458babad5582240658c8\"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26\"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車子不耐撞,就等於車輛不安全?這種想法似乎很多朋友都曾經有過,認爲車頭只要一發生碰撞,就嚴重的破碎的肯定是不安全,車頭都撞沒了,車子內的乘客又能安全到哪裏?實際上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一種錯誤的慣性思維而已;實際上車子是否安全,與車子耐不耐撞沒有任何的關係,車輛的安全針對的是人,而是否耐撞針對的是車;無論車子耐不耐撞,只要在碰撞中,可以讓車內的乘客存活,那麼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認定車子是安全的,至於耐不耐撞或許只是體現在修車的方面;不耐撞,車輛受損更嚴重,那麼維修的費用一定更多,所以這也許就是令很多朋友無奈的地方。。。\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f1291c38c114d1998fe02e06874fb40\" img_width=\"1280\" img_height=\"720\"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碰撞時,是否安全關鍵在於車身的形變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很多朋友都在說日系車不耐撞,是不安全的;實際上大多數日系車的確不怎麼耐撞,這種觀點並沒有錯誤,但這並不代表日系車不安全;關於安全的比較首先要保證\u003Cstrong\u003E同級別\u003C\u002Fstrong\u003E,可以說同級別的\u003Cstrong\u003E五大車系\u003C\u002Fstrong\u003E相比較並不存在誰安全,誰不安全的說法,雖然年年都會有各家機構進行安全方面的測試,也會弄出各種排行,但這種排行只是起到相對參考的意義,實際上第一名與最後一名的差異並不大,這就好比考100分的是好學生,考95分的就不是好學生麼?又因爲是重點的學校,普遍成績都高,結果100分與95分之間相隔一百個名次,所以有的時候測試的排名的確有高低,但名次沒辦法最直觀的反應實際安全性。。。\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1dbaa1925665458babad5582240658c8\"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26\"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蒙皮薄厚對安全無任何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車子鋼板薄,不耐撞,對安全是否產生影響?\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通過鋼板厚度,來判斷車子的安全實際上是一種已經過時的判斷方式,而現如今全世界的車企都在忙着減重,忙着輕量化,所以過厚的鋼板不僅沒辦法保證安全,而且還導致了更高的燃油消耗量;車企們現在對安全的理解是通過結構來保證強度,從而減少金屬用量,最終獲得理想的燃油經濟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把一層鋼板彎幾道折,它的強度甚至比五層鋼板的還要大,既然一層鋼板通過不同的結構可以獲得更大的強度,那麼還有必要去用五層鋼板麼?所以現如今的車子用料越來越少,除了一些\u003Cstrong\u003E關鍵部位\u003C\u002Fstrong\u003E之外,其餘的地方皆是以\u003Cstrong\u003E減重\u003C\u002Fstrong\u003E爲核心,所以這就造成了現在的很多車子不耐撞(不僅僅是日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dd4b38ba7a24da8acc0eae28bf957b9\"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00\"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通常很多朋友喜歡通過蒙皮的薄厚,來判斷車輛的安全性?實際上這種判斷方式是沒有任何依據的,車輛的蒙皮因爲覆蓋在車輛的表面,爲了美觀,減少風阻,所以沒有辦法去折幾道彎而獲得更大的強度,所以無論車子的蒙皮有多厚,都沒有辦法承受較大的衝擊力,即便把蒙皮弄得跟三合板那麼厚,遇到足夠得衝擊時,它還是會迅速的變形,潰縮,因爲它的不具備承受衝擊的\u003Cstrong\u003E結構\u003C\u002Fstrong\u003E,既然蒙皮的薄厚對安全產生不了影響,那麼就乾脆將它作爲碰撞時的犧牲品了,而真正影響安全的是車身的強度,也就是在撞擊時,能否保證車身(駕駛艙)不產生較大程度的形變,無論車頭損毀多麼嚴重,只要是駕駛室不產生嚴重變形,那麼車內人員的生存幾率就會非常大\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d72388a60c264b6fa5ae24acd1e2135d\" img_width=\"482\" img_height=\"258\"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車架子應用高強度鋼的位置\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如上圖所示,這就是整個車身採用高強度材料的部位,目的就在於最大程度的保證駕駛室在碰撞時不會產生過大的形變,從而保證乘客不受傷害,或者爲逃生提供足夠的空間,碰撞導致傷亡,要麼就是駕駛室發生嚴重形變,直接將車內人員擠壓致死;要麼就是駕駛室產生的形變較大,導致車門打不開,車輛起火將車內乘員燒死;所以車身的強度最爲重要,除了上圖中的各個位置外,其餘的部分在碰撞時幾乎對安全起不到任何的影響,所以必然會大幅度的減少金屬的用量,也就產生了現如今車輛不耐撞的結果;現如今的車子,碰撞只要稍微劇烈一些,車頭的損毀必然會很嚴重,看上去車子很脆弱,但這只是我們通過肉眼的判斷,實際上真正影響安全的是車身的強度。。。\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0aa90d7db5e448f9aa201e0d9431001\"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538\"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碳纖維單體殼車身\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如今各家主機廠對於車輛安全的理解都一樣,都是犧牲車頭來保護車身。。。\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其實所有主機廠對於車輛安全的理念都是利用車頭的最大化潰縮,來保證車身不產生過大的形變,民用車如此,超跑也是如此,比如民用車在碰撞時車頭會出現較大程度的潰縮,超跑也同樣如此,而且車頭比民用車潰縮,破碎的更加嚴重,無非就是超跑有一個安全利器,那就是\u003Cstrong\u003E碳纖維單體殼車身\u003C\u002Fstrong\u003E(如上圖所示),可以說那些超跑外殼如此脆弱,而又能在高速碰撞時保證足夠的安全靠的就是它;碳纖維單體殼車身擁有極強的\u003Cstrong\u003E扭轉剛度\u003C\u002Fstrong\u003E,可以達到接近3500牛米(度每秒),這種強度可以用變態來形容,咱們的民用車在碰撞種,如果車身承受到這個強度,可以縮減擠壓成一團,所以絕對不存在倖存的可能性,而這種強度對於超跑,可以粉碎車頭,但卻不足以導致駕駛室產生形變,所以超跑雖然很脆弱,碰到哪都會碎,但依然可以保證足夠的安全性,不過價格當然是貴的離譜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c076f1145d34e39bf74ada00f2b87e9\" img_width=\"636\" img_height=\"464\"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民用車的空間桁架車身\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而民用車受制於成本,自然不會採用超破的碳纖維車身,只是採用上圖這種\u003Cstrong\u003E空間桁架\u003C\u002Fstrong\u003E車身,簡單的說空間桁架就是利用金屬搭建出具有強度的結構;不過理念都是相同的,民用車在碰撞的時候也會採取車頭潰縮,緩解衝擊來最大限度的保證駕駛室不發生太大的形變,這一點民用車與超跑是一樣的;只不過在於民用車的車身扭轉剛度沒有超跑那麼大(可以理解,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在哪都一樣),所以在極限狀態下的保護比超跑差的多;所以現如今的車子的車頭本身就是用來犧牲掉的,犧牲車頭換來形變較小的駕駛室,這就是所有車企對安全理念的一種體現方式;所以當朋友們看到某某車碰撞之後,車頭嚴重損毀,不要再認爲它不安全,安不安全在於車身的形變程度,只要車身強度夠用,那就是安全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c499cf8c6b9a466ba196dc15bdfabd3d\" img_width=\"720\" img_height=\"480\"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車門上的蒙皮薄,是不是偷工減料?\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很多朋友會發現一些車子的車門蒙皮很薄,甚至用手輕輕一按就能按進去?實際上問題並不是出在蒙皮薄上,而是出在車門內部是否有填充物!換句話說用手能按動,並不能說明車門的蒙皮薄,只能證明車門內部無填充物;用手按不動,也不能說蒙皮厚,只是說車門內部填充物較多;車門內部填充物的好處並不是讓車門\u003Cstrong\u003E顯得更硬\u003C\u002Fstrong\u003E,而是要起到隔音的作用,當然有無填充物對於安全無一絲關係,僅僅是爲了隔音;拿日系車來說,早期並不是很重視NVH(這或許和其造車理念有關),造車只追求\u003Cstrong\u003E低油耗,舒適,耐用\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日系車在隔音方面處於劣勢,而且由於沒有填充物,導致蒙皮沒有支撐,可以被手按動;總而言之蒙皮能按動,並不能代表偷工減料,如果非要往節約成本上引,那麼可以說節約了填充物的成本,影響的是NVH。。。\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eaa0444efffe4d0fa3c349eaf03837f6\" img_width=\"448\" img_height=\"336\"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同品牌,國內,國外的安全標準是否一致?\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很多朋友會有\u003Cstrong\u003E同一款車,進入咱們國內後,安全方面會有縮水\u003C\u002Fstrong\u003E(這種說法主要針對一些合資的日系車)的疑惑?實際上各個外國品牌進入咱們國內後(合資),在安全方面都會有縮水,這並不單是日系車,可以說五大車企的產品合資後,安全方面都會縮水(\u003Cstrong\u003E希望以後各車系粉不必互相攻擊了\u003C\u002Fstrong\u003E),問題並不是出在\u003Cstrong\u003E良心,不良心\u003C\u002Fstrong\u003E上,而是咱們國內關於車輛安全的\u003Cstrong\u003E相關標準\u003C\u002Fstrong\u003E還不夠\u003Cstrong\u003E完善,嚴格\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各大主機廠就會鑽空子(商家的本質是逐利,所以沒有良心的車企,只有善於鑽空子的車企),舉一個例子,現如今咱們國內的ESP還沒有成爲標配,原因就是缺乏相關標準的約束,如果出臺無ESP不得在咱們這銷售,那麼一朝一夕間ESP就會全面普及,成爲標配;所以咱們的安全標準要求低,那麼主機廠爲了降低成本,自然就會降低標準了,所以安全屬性存在差異主要在於咱們的安全標準偏低。。。\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815f219adca41c6b79ea1f869eee425\" img_width=\"590\" img_height=\"315\"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車架子\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h1\u003E無防撞鋼樑是否會對安全造成影響?\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相信\u003Cstrong\u003E沒有防撞鋼樑(後)是否會導致車子不安全\u003C\u002Fstrong\u003E一直很多朋友心中的疑惑;實際上防撞鋼樑分前後,前防撞鋼樑一定會有,目的倒不是爲了安全,而是起到\u003Cstrong\u003E固定兩根縱梁\u003C\u002Fstrong\u003E的作用,如上圖所示車頭的兩根縱梁,如果沒有防撞鋼樑與兩根縱梁組成\u003Cstrong\u003E封閉式結構\u003C\u002Fstrong\u003E,那麼車子開起來之後兩根縱梁就會左右晃動,晃來晃去車架子就得散掉,所以前防撞鋼樑是不可或缺的;至於後防撞鋼樑其實也與安全無關,它並不是保護車內乘員的,而是爲了保護保險槓;無論是車頭,車尾發生碰撞,都是縱梁受力(\u003Cstrong\u003E橫樑再厚也喫不住力\u003C\u002Fstrong\u003E),可以結合\u003Cstrong\u003E立木千斤\u003C\u002Fstrong\u003E的道理來思考,這就是一個縱向受力的典型例子,縱向受力的木棍可以承受千斤(比喻),橫向受力一掰就折;所以車輛在車頭,車尾發生碰撞的時候,起到作用的是縱梁,有無橫樑(防撞鋼樑)幾乎對碰撞結果沒有任何影響。。。\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3796d74ad474596afa9f02e1b013101\" img_width=\"900\" img_height=\"506\"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前防撞鋼樑\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實際上早期的車子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不存在\u003Cstrong\u003E後防撞鋼樑\u003C\u002Fstrong\u003E,後來歐美的一些保險公司爲了減少賠償損失,就推動了防撞鋼樑的產生,理念就是防止車輛在低速碰撞下導致保險槓破損,這樣保險公司就有很大的幾率避免保險槓的賠償;所以歐美車系往往都會配備後防撞鋼樑;不過日本沒有這種規則,所以日本本土的車輛都沒有後防撞鋼樑,早期進入咱們國內的日系車同樣沒有後防撞鋼樑,不過日系車承受不起咱們國內消費者對無後防撞鋼樑的質疑,所以逐漸的日系車企爲了迎合咱們國內消費者的口味開始增配\u003Cstrong\u003E後防撞鋼樑了\u003C\u002Fstrong\u003E,所以日系車配備防撞鋼樑,\u003Cstrong\u003E對於日本本土車輛來說\u003C\u002Fstrong\u003E是一種增配,而歐美系車在咱們這取消後防撞鋼樑\u003Cstrong\u003E相對歐美來說\u003C\u002Fstrong\u003E則是實實在在的減配,當然得看角度;不過無論有無後防撞鋼樑,都不會加強或減弱車輛的安全性。。。\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ac8a21cfed24a4881a88c841bf25cad\" img_width=\"500\" img_height=\"199\"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小的永遠撞不過大的\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上述就是關於民用車安全性得一些闡述,還是那句話同級別的五大車系安全性都差不多,安全性是相對的,超跑那麼安全,碰到渣土車一樣灰飛煙滅;所以同級別車輛相撞,無論什麼車系結果都差不多,\u003Cstrong\u003E要麼都沒事,要麼都受傷,要麼都成仙\u003C\u002Fstrong\u003E,這就是同級別車輛碰撞的結果;跨級別碰撞,低級別肯定撞不過大級別,比如速騰撞不過凱美瑞,卡羅拉同樣撞不過帕薩特;實際上車子越大越安全,發生碰撞時車內空間的大小對結果產生極爲重要的作用,車子級別高,車內空間大,可形變空間就大,碰撞中車內乘員就不容易受到車身的擠壓;但高級別的車子往往代表了更高的價格,這同樣是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095a51e250e4541855abd71559769e0\" img_width=\"360\" img_height=\"240\" alt=\"淺談汽車的安全性,車子不耐撞是否等於不安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車速過快,多安全都沒用\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09996229738548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