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攝影:陳宗烈 翻拍:孫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小姑娘叫卓瑪,西藏民主改革前,她和媽媽在拉薩街頭以乞討爲生,過得非常悽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宗烈聽到卓瑪的遭遇後,找到當時卓瑪家所在村子民主改革工作隊的隊長楊自青,說:“你們還有一個苦主在拉薩街頭呢,你們應該去關心一下,最好能安排一下。

"\u003Cp\u003E1959年的春天,一場規模空前的廢奴運動席捲了西藏這片古老的土地,民主改革的浪潮喚醒了百萬農奴。幾乎一夜之間,他們從“會說話的牲畜”變成了有家、有業、有尊嚴的自由公民。拉薩街頭的乞丐,八廓街的鐵匠,三江流域的朗生、差巴,羌塘草原的貧苦牧民翻身解放,成了自己的主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vgUIH4E9sMQz\" img_width=\"763\" img_height=\"508\" alt=\"分到牲畜的“小乞丐”\"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卓瑪(中)分到土地和牲畜。 攝影:陳宗烈 翻拍:孫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個小姑娘叫卓瑪,西藏民主改革前,她和媽媽在拉薩街頭以乞討爲生,過得非常悽慘。”時過60年,陳宗烈對當時的“小乞丐”卓瑪還記憶猶新。西藏民主改革開始後,陳宗烈在拉薩街頭又遇到了小卓瑪,仔細詢問得知,卓瑪的家本來在拉薩西郊,今天堆龍德慶縣的一個村莊。她小的時候,村民懷疑她媽媽患有麻風病,便將媽媽和年幼的卓瑪趕出村莊,母女二人流落到拉薩,無依無靠,只能乞討度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宗烈聽到卓瑪的遭遇後,找到當時卓瑪家所在村子民主改革工作隊的隊長楊自青,說:“你們還有一個苦主在拉薩街頭呢,你們應該去關心一下,最好能安排一下。”楊自青派人找到卓瑪母女,發現卓瑪媽媽並沒有麻風病,所以專門派一輛馬車,將母女倆接回村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到村莊的卓瑪和母親,從一無所有,一夜之間擁有了房子、土地和牲畜,簡直像做夢一般。工作隊看到十幾歲的卓瑪如此瘦弱,特意給她分了一頭奶牛和小牛犢。“你從小就受苦,沒有喝過牛奶,以後啊,你就可以天天喝牛奶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給我的嗎?”卓瑪不敢相信,從小到大,自己和媽媽不被欺負就謝天謝地了,哪敢幻想受到這種待遇啊。年輕的卓瑪並不理解民主改革到底是怎麼回事,在她看來,民主改革就代表着她和媽媽的好日子開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記得很清楚,分到牲畜和土地的卓瑪笑得合不攏嘴,歡樂的氛圍把大家都感染了。我舉起相機,留下了這個開心的時刻。”多年後,陳宗烈還時常記起這個翻身解放的“小乞丐”,並多次託人問候。(中國西藏網 記者\u002F孫健)\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6243912379649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