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02pLL2bKYNT\"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66\" alt=\"夜空之音“至”亮之星\"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高至凡生前指揮合唱。受訪者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姓名:高至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性別: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年齡:28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去世原因:病逝\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去世時間:7月19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生前工作:廈門六中音樂老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1日下午,廈門福澤園安親堂,廈門六中合唱團再次現場唱響那首紅遍網絡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指揮高至凡老師卻永遠地缺席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支以阿卡貝拉風格演唱的中學合唱團走紅以來,相關歌曲的點擊量以億次計算。至今,很多人還不知道高至凡就是這首網紅歌曲的“幕後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父在告別儀式上說,至凡這個名字寓意“平平凡凡”。但在同學們眼中的“老高”卻有着讓“音樂小白”走上音樂之路的魔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9日9時30分,高至凡發了一條朋友圈,“放假真是太爽了,做夢都會笑醒。”但直到傍晚,室友推開房門才發現不對勁。18時30分,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高至凡不幸離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老師走了,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學生們留言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從“高姐姐”到“老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田苗(化名)已經記不清第一次見到高至凡的樣子了,但她仍記得高至凡的外號“高姐姐”,“頭髮挺長,到肩膀了,一看就是搞藝術的。”她猜測,一頭長髮就是“高姐姐”這個外號的來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是2012年秋天,田苗在廈門大學讀大一,剛加入古典音韻協會社團。當時,高至凡在廈大音樂系讀大三,擔任社團的指揮。在田苗看來,這本是一個很業餘的團隊,在高至凡的帶領下,卻可以把曲子演繹得更有味道,“他平時大大咧咧的,常穿着一身T恤,拎一個藍地白花的布袋子,對音樂卻很嚴謹,每一個細節都會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高至凡那時還是學生,田苗已經能夠感受到他對音樂的追求,“音樂的藝術性,他作爲指揮能夠通過獨特的方式傳遞給我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至凡畢業後,來到廈門六中當一名音樂教師。他和學生搶晚飯喫,和同學們打成一片,相當於一個大哥哥,一點不像老師。2013級的學生徐玉還記得,沒人叫他老師,大家都直呼其名,或者喊“老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與2014級的林凱倫的印象一致。高一下學期,兩人在校園裏第一次見面,那時高至凡的長髮已經剪短,扎着小辮,林凱倫誤以爲這是合唱團的同學,“當時他後面跟着一隊男生,嘻嘻哈哈的。”室友告訴他,這就是合唱團的老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高至凡招收的第一批合唱團成員,林凱倫其實並沒有聲樂基礎。“我覺得他可能看到了我(的努力),覺得我是一個真正想學的人。我能感覺到考覈測試時他好幾次偷偷放水,但他從來都不講。”就這樣,林凱倫磕磕絆絆地留在了合唱團,被分入低聲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老高”平時不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但一談到音樂,他就變得嚴格起來。離比賽還有半個月,合唱團成員每一天都在訓練,林凱倫回憶:“下午從五點唱到九點,每天都這樣。”但他自己卻一點都不感覺累,反而會很滿足,“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在爲共同的目標奮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今,林凱倫仍保留着當時合唱團每次排練的譜子。“老高的魅力一直都烙在我心裏”,“假如沒有老高三年一步一步地教我,我的大學生活肯定沒法像現在這樣精彩,可能還是一個不敢開口唱歌的男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進入大學的合唱團後,林凱倫第一時間告訴了“老高”,“我覺得我回家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合唱團的“中二夢”與億次點擊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廈門六中合唱團成立於1995年,分爲“初中合唱團”和“高中合唱團”。高至凡一開始主要負責高中合唱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3級的學生徐玉回憶,當時高中合唱團人特別少,“都是生拉硬拽進去的。”甚至學校盛傳只要進合唱團,“老高”就請喫肉夾饃一說,“我們一直被人叫肉夾饃合唱團。”儘管如此,“老高”卻有着很“中二”的夢想,讓合唱團能夠稱霸廈門、稱霸全中國,打造出一個合唱團品牌,“就像美劇裏‘Glee’,裏面的合唱團一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終,這支普通的中學合唱團自2017年走紅以來,相關歌曲在各大媒體的點擊量以億次計算。如果不是這次意外離世,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老高就是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幕後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好玩的老師。”徐玉如此評價她印象中的老高,“他選曲上很新,很懂得怎麼去唱年輕人才喜歡的東西,不沉悶。唱的時候很開心,練的時候也很開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徐玉有時候會被老高要求踩在椅子上唱歌,“要找到那個感覺,他會用很通俗易懂的方法來教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5月,廈門六中合唱團在廈門大學科藝中心音樂廳舉辦專場音樂會。看完演出後,田苗忍不住連續發了三條朋友圈,感慨第一次被合唱演出感動到快哭。“當時有點驚爲天人的感覺,學生的聲音很清澈,他們的臉龐又很青春。”田苗十分羨慕,心想如果自己的中學時代有這樣的老師,該是多幸福的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老高”和玩阿卡貝拉的室友徐聰開始做新的嘗試。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們選中了流行歌曲《青花瓷》,由12位初中生用身體打擊和純人聲合唱的方式重新演繹。有別於一般的合唱作品,這首《青花瓷》沒有用傳統的合唱演繹,而是更去注重流行音樂的歌唱音色和恆定律動。節奏上,他們選用更契合歌曲意境的身體打擊來實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首歌一經發布便獲得百萬網友點贊,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前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廈門六中合唱團火了,“肉夾饃合唱團”火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合唱不應是少數學生的福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至凡和他的合唱團並未停止創新。室友徐聰回憶,兩人的初衷是將流行音樂用合唱的方式表現出來,“其實這件事還沒有完成,我們還在佈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廈門二中音樂老師蘇晶看來,高至凡是個很有格局,很有遠見的人。“他說合唱應該不只是少數學校的學生福利,應該使更多學生能夠體驗到真正美好的合唱,從歌聲中找到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何爲美好?美好就是真的東西,真情流露,“我們都非常認同這一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音樂人李志超還記得2015年他和高至凡在一場B-Box演出前的相遇,“我當時看着一個大叔,綁着小辮子,在舞臺下走着跳着,嘴裏似乎在打節奏。我以爲他會B-Box,就搶着過去拉起他的手加入我們表演。”他回憶,高至凡臉上的表情由驚恐轉爲驚喜,“我們都叫他路邊大叔,因爲是路邊抓到的一個大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高至凡喜歡“玩”,室友徐聰認爲,這是高至凡的音樂能和孩子們產生化學反應的重要原因。就在高至凡離世前幾天,廈門六中合唱團剛發佈新曲《簡單的事》,這不是阿卡貝拉風格的歌曲,而是有伴奏的合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李志超說,“老高”真的是一個把音樂當作人生目標的人,用自己的熱情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點亮每一顆渴望音樂的心。他看起來很平凡,丟在人羣裏都看不見,“但只要他口中放歌,眼睛裏就有光,雙手一揮,氣質就驟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京報記者 王洪春 實習生 馮惠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 程磊 校對 劉越\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6391741720990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