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通宝”合背钱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制造和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每一时期的货币都承载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信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因此人们也称钱币为“社会化石”。

北周“永通万国”合背钱

合背钱属稀有钱币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在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铸造的金属贝币。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贝币则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确立了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形成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第一个繁荣阶段。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铜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清时代,白银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但铜钱仍占据货币市场很大份额。

北宋“崇宁通宝”倒合背钱

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货币极少有以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像等图案为主。中国古代的铜币大都是一面有字,或记值或记地或记钱名,总称为“钱文”。钱文即铸在钱面上的文字。钱文自上、右、下而读的,叫做回读或旋读;钱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来读,叫直读或顺读。钱文的书体有篆、隶、真、草、行、瘦金和宋体等等,即使是同一字体,手法也是变化多端的。而另一面既无文字也无标志,那么这种无文字标志的一面就叫“钱背”。“合背钱”,即指把两枚钱的“背”合铸在一起,铸出的钱,面背两面均是同样文字的钱文,仿佛两枚同样的钱背贴合在一起,故称“合背钱”。

新莽“大泉五十”十字合背钱

合背钱的产生原因

近期,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为了摸清馆藏古币概况,启动了古币整理修复工程。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一枚存世极罕的唐代“开元通宝”合背钱一枚:铜质,直径25毫米、穿径7毫米、厚1毫米,重4克,引起研究人员对合背钱的注意。

查阅有关钱币资料,早在两千年以前,合背钱就出现了。为什么会出现“合背钱”呢?主要有两种可能:就范铸法而言,一种可能是铸钱工匠在铸钱时合错了范,使得两块范内的带正面钱文的钱模对应在一起,无意中造成合背钱的产生。特别是采叠铸法铸钱,由于合范用的若干片泥范往往呈规则的方形或圆形,合范时如果不慎,很容易将两块范中的正面钱模合在一起。早期的合背钱大都是因合范不当而产生的。另一种情况就是有意地将两块面文范合在一起铸造合背钱,算是一种戏铸,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晚一些。翻砂铸钱法虽不使用钱范,但合背钱产生的道理是一样的。

“天启通宝”“泰昌通宝”异号合背钱

合背钱的类别

从遗存下来的古钱币资料看,合背钱有以下几种类别:

正合背。特点是钱币正背两面的钱文相同,且两面钱文的方向也相同。这类合背钱在王莽“大泉五十”“大布黄千”“货布”“货泉”以及北周“永通万国”、唐代“开元通宝”、金世宗“大定通宝”等钱中都可以见到。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所藏即为唐代“开元通宝”合背钱。

倒合背。特点是钱面钱背钱文相同,但两面钱文的方向呈一正一反。王莽“大泉五十”、北宋徽宗“崇宁通宝”、明神宗“万历通宝”、明熹宗时的“泰昌通宝”、清代的“雍正通宝”、“乾隆通宝”、“祺祥通宝”等,均有这种“倒合背”钱。以“万历通宝”为例,此钱直径24毫米、穿径5毫米、厚1毫米,重3.5克,文字直读,字体规整,包浆黑褐沉着。华光普《中国古钱目录》将此钱定为六级“稀”。

十字合背。特点是钱面钱背钱文相同,但两面钱文方向不同,呈一竖一横90度配置。如王莽“大泉五十”“布泉”、唐鎏金“开元通宝”,都有十字合背钱。后者直径24.22毫米,重3.86克,面背鎏金,色泛金黄,笔画清晰深俊,品相颇佳,展现出官铸钱之风貌,为开元钱之上品。

异号合背。钱面钱背年号完全不同,为“异号合背钱”。例如,钱面“泰昌通宝”、钱背“天启通宝”,又如钱面“顺治通宝”、钱背“康熙通宝”。关于“泰昌天启”异号合背钱,因明光宗在位时间极其短暂,泰昌年间并未铸钱,其子明熹宗朱由校于天启元年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此合背钱亦是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铸造。该合背钱直径25.3毫米,两面钱文均为楷书直读。

新莽“大布黄千”合背钱

综上所述,最初的合背钱是古代工匠在铸钱时误用了两件面范而铸造出来的,后来出现为某种特殊需要而有意地铸造。因面文和背文的配置和内容的变化,遂有“正合背”“倒合背”“十字合背”和“异号合背”等类型。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合背,出现的几率都很少,属于稀有的钱币版别,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藏有几万枚唐“开元通宝”钱,在整理中仅发现1枚“开元通宝”合背钱,其珍稀度可见一斑。此钱跨越1000多年的历史时空,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为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的藏品增光添彩,而且对研究当时的铸钱工艺及钱币文化也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张秀民 张平 王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