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第一醫院皮膚科的副主任醫師吳紀園遇到了一個特殊的病患,兩歲半的小南得了斑禿。這是診室裏目前爲止最小的患者,醫生們覺的這麼小得這種病簡直是匪夷所思。

來自網絡

小南的媽媽解釋說:“爲了讓孩子在上海去一個知名的的幼兒園,今年暑假就報了五個補習班,英語、數學、主持人培優等。”此外她還經常陪着孩子一起寫作業,在孩子淘氣、分神的時候,勉勵孩子“一定會考上的”,自己也跟着焦慮而睡眠不好。

經過大夫吳紀園的診斷,指出這是因爲壓力太大、精神負擔過重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而患上斑禿,脫髮。

其實補習班這種事情,不僅是小南媽媽焦慮的事情,不少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不斷地給孩子報班。

武漢荊楚網的記者對家長進行隨機的採訪,發現百分之六十的家長會干預孩子的暑假安排,而當問道家長如何幹預孩子假期活動時,百分之七十的家長選擇監督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或者報名參加輔導班、才藝班等。

不難發現教育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投資與培養,但是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身體健康。

2

南京都市報的記者採訪了一個上重點小學二年紀的家長,她正在考慮給孩子報幾個輔導班,本來想讓孩子隨着自己的興趣而發展,但是班裏好多學生都報了文化課的輔導班,她就不淡定了,已經開始給孩子選擇輔導機構了。

據該校的學生反應,所有的專業課基本都有學生在校外補習,有的還會結隊一起湊成了課外班。

2016年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了《“00”發展狀況研究》從北京、上海等十個城市選擇162所中小學的調查近萬份數據樣本。

據調查結果反應,“00後”中小學生學習日上課外班的時間平均爲0.8小時,是“90後”的2倍;休息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爲2.1小時,是“90後”的3倍。

隨着孩子們學習時間的增加,就只能擠佔玩耍、睡眠的時間。在學習日,57%的“00後”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較“90後”增加6.2%;在休息日,也有34.5%睡眠不足9小時,較“90後”增加1.7%。

爲了節省時間來學習而壓縮孩子們的睡眠時間,卻是不少家長不得已而爲之的下策。越是焦慮孩子的學習問題,往往越有可能適得其反,教育應該符合人的生長發育規律,有利於孩子自然的成長。

3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許多家長都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擁有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教育學家洛克在提出,家庭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保持孩子的身體、心智的健全,要想獲得幸福必須先有強健的體魄。

教育學盧梭將教育分爲,自然的教育、物的教育、人的教育,而我們人類能夠控制的就是人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做一個自然的施教者,按照自然的指示,讓孩子經受風吹雨淋、體驗各種病菌蜂擁的環境,等他們長大後,孩子就會變得更加頑強。

兩位早期的教育學家都不同程度的主張在教育過程注意孩子的健康培養,尤其是教育學家洛克,在其教育理論開篇論述了大量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一個孩子擁有健康、結實的身體。

教育學家盧梭儘管在培養方式上與洛克有差異,但是也主張不違背自然生長規律的、鍛鍊孩子們的身體,讓其成長爲能夠接受自然氣候等極端條件的考驗,成長爲有社會意識的公民。

4

清華大學素有“無體育不清華”的校園風氣,甚至大量壓縮課時安排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如有體育成績不合格的同學是不能畢業的。一個人擁有強健的體魄纔是做任何事情的基地,地基不穩必會地動山搖。所以我們應該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識地加入體育運動。

一、身體健康方面要向農民育兒學習,這是教育家華生提出的。農民之所以能夠不懼烈日,不怕耕地地辛苦,皆是因爲從小養成地習慣,就可以輕鬆勝任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和孩子一定要從小培養,從小養成鍛鍊的習慣。而在穿衣方面需要遵循自然,飲食則是注重清淡而不是從小養成奢侈的習慣不喝亢奮性的飲料。

二、培養孩子的抵抗力。首先要保持孩子在童年期睡眠充足,讓其身體獲得充分的生長。其次,不要爲了預防疾病而喫藥。盲目的、過量的服用藥物,會給孩子的健康帶來更多的疾病問題,這是華生早期地思想,卻在現代得到了真實的反面印證,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濫用抗生素的壞處。

三、培養孩子運動的習慣。洛克比較推崇游泳,認爲這不但是一種良好的運動方式,還是救人的一種技能,並認爲這種習慣越早培養越好。人們在較小的時候接受能力較強,也不會提出過多的反抗、不滿,也會幫助孩子鍛鍊身體而成長的更加結實。

健康教育是被不少家庭忽略的隱形財富。我們擁有的任何財富必須建立在強健的身體之上,而健康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隱形財富,而一旦失去,必會讓人追悔莫及。孩子在幼年時期比較容易在家長的引導下,適當的施以管教,可以較快的形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家庭教育的過程別忘了補充健康教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