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跡指日本平安中期的書家小野道風、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他們創立、完善了“上代樣”書風。小野道風以漢字草書的形式、結構來書寫日語字母,創造了假名書法的新風。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了小野的假名書法。

日本三跡:

1、 小野道風

小野道風(894-966) ,日本平安中期的書法家。

小野篁之孫,官至內藏權頭。在摹仿我國王羲之字體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秀氣”風格,爲“和(日)樣”書法的創始人,在日本書法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其書法真跡《智證大師諡號敕書》、《屏風草稿》、《三體千字文》等被視爲國寶。其墨跡稱爲“野跡”,與書法家藤原佐理的墨跡(佐跡),藤原行成的墨跡(權跡),譽稱“三跡”。

日本傳統紙牌"花札"中代表十一月的“雨”牌中的光牌,牌面上繪畫的正是小野道風。

小野道風

小野道風書法

2、藤原佐理

藤原佐理,天慶7年(944年)—長德4年7月25日(998年8月24日)。是平安時期的書法家,(身份是)公卿。(他是)太政大臣藤原實賴的孫子,左近衛少將藤原敦敏的兒子。

藤原佐理歷任右近衛少將、參議、兵衛卿、太宰大弐,達到正三位。據瞭解是自(最)早擅長書法,(並且)作爲草書的第一人的評價也很高,作爲圓融、花山、一條三位天皇大嘗會屏風的色紙形的筆者而活躍。與小野道風、藤原行成並稱爲“三跡”中其中一人,流麗有躍動感的筆跡被稱爲“佐跡”。真跡有《詩懷紙》(國寶)的另外,《離洛貼》(國寶)等以及書信數件。根據《大鏡》等的人物評議,佐理好象是粘到酒(作事情就)失敗多的人物,以《離洛貼》爲首,留存下的書信全都是道歉的信。

藤原佐理書法

3、藤原行成

藤原行成(天祿3年(972年) - 萬壽4年12月4日(1028年1月3日))是平安時代中期的朝臣。一條帝時代四納言之一。右少將藤原義孝的兒子,藤原伊尹之孫。官居正二位・權大納言。

藤原行成是當時的右近衛少將義孝之子,曾祖是攝政藤原伊尹。行成也是攝政家藤原氏家族的一員。伊尹(924—972)作爲攝政太政大臣,是一位掌握宮廷權力的實力派人物,然而遺憾的是在行成出生那年的年底,伊尹便遁入他界。而在行成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義孝也因病辭逝,時年不過二十一歲。行成只能靠外曾祖父源保光撫養。行成是在保光的桃園宅邸長大成人的。作爲“三跡”中的一員,他的書法被稱之爲“權跡”。在行成出生的那年,二十九歲的參議併兼任藏人頭之職的佐理剛剛晉升爲左中弁,而道風已去世六年,從而行成和道風兩位大師終生無緣相識。永觀二年(984)敘從五位下,行成由此踏上了仕途。寬和元年(985)行成樁任命爲侍從。長德元年(995)因源俊賢(960—1027)的推舉,晉升爲藏人頭、左中弁,繼而爲備前守,兼任大和權守之職。長保三年(1001),年方三十歲的行成就已經身肩參議要職了,雖在幼年時經歷過祖父和父親相繼而去這一家庭中的悲劇,但行成是在保光的庇護下成長的,加上他沮厚的性格和寬宏雅量,使得他比起三跡中的其他兩逾——道風和佐理來,官運通達得多了。寬弘六年(1009)爲權中納言,寬仁三年(1019)任太宰權帥,翌年提攉爲權大納言。萬壽四年(1027)十二月因病急逝,享年五十六歲。

藤原行成是日本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後世稱之爲“權跡”(取“權大納言的筆跡”之意),與小野道風的“野跡”、藤原佐理的“佐跡”合成書道“三跡”。世尊寺家的代表人物、書道世尊寺流的創立者。藤原行成繼承了小野道風與王羲之的風格,創立日本風格的書法,是日本書法之集大成者。行成的書法溫雅、幹練,代表作有《白樂天詩卷》、《消息》等。

藤原行成

藤原行成書法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