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德國醫生根據蓋倫的理論,得出這樣的解釋:瑪麗在奔跑時身體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觸發身體裏本來就“蠢蠢欲動”要冒出來的Y莖,經過這一個節骨眼兒,於是“一下就長出來了”。古羅馬有個叫蓋倫的醫學家、哲學家,經過他的一番研究後發現:男性與女性的身體,其實是同一種構造。

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幾千年來似乎這都是不可動搖的事實。

可能會遇到男人女相、女人男相的情況,也會遇到男人喜歡男人、女人喜歡女人的情況。戰國時期有所謂“龍陽之好”,漢代有所謂“斷袖之癖”,即是如此。魏晉南北朝更是士林放浪,同性之風蔓延整個士大夫階層。

不過,這一切不過是表面,並沒有改變兩性本質上的差異。換言之,就生理上而言,男女仍然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構造,無論有什麼“好”、什麼“癖”都無法改變生理上客觀的男女之別。

我們中國人對此深信不疑,並且好像也不會就人所共知的事物再做過多研究。但西方人總有些“怪人”,他們會挑戰傳統認定的事物,以打破公衆長久以來的固有思維。

古羅馬有個叫蓋倫的醫學家、哲學家,經過他的一番研究後發現:男性與女性的身體,其實是同一種構造。

這個蓋倫可不簡單,他在歐洲醫學史上的地位,就相當於中醫的扁鵲、華佗、張仲景,相當於儒家之於孔子,道家之於老子,佛家之於釋迦摩尼。

蓋倫的醫學理論,奠定了接下來一千多年歐洲醫學的基礎。按照蓋倫的說法,男性的Y莖和女性的Y道其實沒什麼不同,不過是一個長在外面,一個長在裏面。男性的G丸長在外面,而女性也有“G丸”長在裏面,現在我們稱之爲“卵巢”。

蓋倫認爲,所謂男女的差異,其實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是“範疇”上的不同。就好像同一個種族有高矮胖瘦不同的人,但你不會說高個和矮個是不同人種,你不會說胖子和瘦子是不同人種。同理,男人和女人的關鍵部位,一個往外長,一個往內長,就像胖子和瘦子一樣。說到這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懂蓋倫的意思。

蓋倫還進一步說明,之所以男性“往外長”,女性“往內長”,這是由於身體的“熱度”不同。“熱”是生命的泉源,也是身體發育的關鍵。男性身體“熱度”夠,所以關鍵部位就長出來了,有點“破殼而出”的意思。而女性的身體不夠“熱”,所以沒辦法長出來,於是關鍵部位都在裏面。也正因爲女性身體不夠“熱”,她們每月纔會“有那麼幾天”。男性則可以利用身體的熱度,將血液轉化成億萬“小蝌蚪”。總之一句話,按照蓋倫的說法,“女性是不完美的男性”,只有完不完美的身體,沒有兩性之分。

蓋倫的理論,在我本人看來是有點顛覆我認知的。但他的這套理論事實上主宰了西方醫學一千多年!

16世紀一個德國醫生曾記載,一個叫瑪麗的鄉下小女孩從小就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女孩。在她15歲那年追趕家裏的跑出去的小豬,跑着跑着突然摔了一跤。當瑪麗起身後發現自己身體有點不對勁——原來,她的Y莖被“摔”出來了!經過醫生的檢查後,發現瑪麗從此變成了一個男孩!這個德國醫生根據蓋倫的理論,得出這樣的解釋:瑪麗在奔跑時身體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觸發身體裏本來就“蠢蠢欲動”要冒出來的Y莖,經過這一個節骨眼兒,於是“一下就長出來了”。這個記載很神奇吧,同時我也覺得很扯淡。我很好奇,蓋倫的這套扯淡理論何以在歐洲風靡上千年呢?由於從古羅馬到黑暗漫長的中世紀,解剖學不發達(嚴格說是不存在解剖屍體這種“天理不容”的事),於是沒人去驗證蓋倫理論的荒謬。

即便有人悄悄解剖過屍體,他也不敢挑戰蓋倫的權威,以及他沒法向強大的宗教勢力解釋他解剖屍體的行爲。恐怕會被當成魔鬼燒死。

文藝復興後西方解剖學發展迅速,開始有人發現男女的構造其實不同,根本不是蓋倫所說的那樣。即便如此,蓋倫的男女身體理論還是有很強大的生命力。直到18世紀後,才真正確立了男女身體構造不同的觀念。

我們中國人一開始引進西方的醫學理論,就是已經摒棄掉蓋倫理論的現代醫學,所以對他男女身體理論不是很熟悉。現在回過頭來看蓋倫理論,倒是蠻有趣的。

【吐溫老絲兒】好奇心驅使,深挖史料,寓教於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