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養過豬,種過草藥,33歲成爲中國上市企業中最年輕的董事長。他曾40歲負債48億,卻用8年時間還清所有債務,再次打造出市值超100億的上市公司,重新站上了人生的巔峯。他就是郭家學,東盛集團的創始人。

1966年,郭家學出生於陝西旬陽農村。小傢伙從小就閒不住,愛折騰,但是距離成功總是差那麼一口氣。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郭家學成績一路優秀,因爲高考前一個星期失眠,最後只勉強考上一所本地的師範學校。

後來,跑到秦嶺山腳下養豬,肥豬剛要出欄卻趕上一場豬瘟,50多頭豬隻剩下8頭。

再後來,承包大棚種草藥,一不留神,沒防住寒潮,整整5棚20多萬元的幼苗,一夜之間都給凍死了。

接連的挫敗,郭家學不僅把攢的積蓄都折騰沒了,就連老祖宗留下的四合院都抵了債。

換上一般人,估計就此歇了菜。但是,郭家學卻不這麼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於是,1989年中秋節過後,23歲的郭家學來到了西安。

沒錢?就搞皮包公司。小到幾毛錢的棉籤、紗布,大到十幾萬的醫療器械,他都不放過。再後來,茶葉、飲料、小家電紛紛進入郭家學的視野。

沒有想到七整八整,不但把以前的窟窿補上,還小賺了100多萬,並逐漸把渠道拓展到陝西周圍的四、五個省份,成了陝西規模最大的一家貿易公司。

當然,對於來自農村的郭家學來說,那種“倒騰來,倒騰去”的倒爺生意只能叫打牙祭,“搞實業看得見摸得着,那才叫一份產業!”

1996年秋天,他終於等到了機會。

這一年,西安一家國有醫藥公司因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當時,有錢的看不上這個“爛攤子”,沒錢的更不敢往身上攬事。

於是,機會就落在了30歲的郭家學身上,“只要有產品,就不愁經營不下去。”

就這樣,陝西省有了第一個民企兼併國企的案例,郭家學也終於有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即東盛醫藥。

這個時候,郭家學之前做貿易積累的200多家銷售渠道就派上了用場。

此後短短一年時間,他迅速建立起了覆蓋全國1000多個縣域經濟的銷售網絡,“維奧欣”等10多款藥品紛紛走出西安,走出陝西。自然,公司銷售額也從30萬飆升到3000多萬,第二年更是直接破億。

1999年11月,東盛成功借殼上市,33歲的郭家學成了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人逢喜事精神爽。就在這時,國家政策開始向民營企業傾斜。

在“國退民進”的浪潮下,醫藥行業迎來了第一輪併購狂潮。三九、華源、復星等業內大腕,都在狂飆突進。

郭家學當然不甘落人後。此後四年,他先後收購了蓋天力、潛江製藥、雲藥集團等30多家醫藥企業。到了2003年,一個僅次於國藥集團,市值超過100億的龐大醫藥帝國,在郭家學手中冉冉升起。

那段時間,郭家學自信心爆棚,感覺自己就是小超人,“能量爆發,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

2003年1月,郭家學動用了2億資金收購潛江醫藥29%的股份。

2004年3月,郭家學更是前後砸了5個億,收購雲南白藥6%的股份。

......

可是,飯喫得太急就會消化不了。

瘋狂併購,讓郭家學揹負了14億的銀行貸款,每年光利息都得1個多億。而且,很多項目如潛江醫藥的眼藥水研發投入巨大,利潤卻低的可憐,東盛每年得到的回報只有200萬不到。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2004年4月,國家突然出臺宏觀調控政策,連續加息導致銀根不斷收縮。更恐怖的是,東盛對外擔保的兩家國企出現破產,郭家學一下子頭大了!

內憂外患之際,他只好將手伸向了上市公司,開始打起東盛科技的算盤。

可是,紙裏總是包不住火的。2006年10月,上交所一紙公告讓東盛佔用上市公司16億資金的“祕密”浮出了水面。與此同時,東盛48億的鉅額債務也被公諸於世。

消息一出,東盛的各個賬戶迅速被凍結,緊接着,就是股東們的口水、媒體的炮轟、上交所的譴責……。

“小超人”轟然倒下。

萬般無奈,郭家學鋌而走險借了10個億的高利貸,“一個月光利息都得3億多。”

飲鴆還能止渴?當然不能!很快,1個月後,放高利貸的人便強行霸佔了東盛的辦公大樓,並叫來卡車堵住了大門,喫住都在辦公室,郭家學每天被一羣人盯着,上廁所的自由都沒有。

他陷入失眠、焦慮、抑鬱之中,頭髮大把大把掉。有好幾次,都想一死了之。

終於,2006年12月3日,在疲憊地支撐了兩個月後,郭家學再也沒有力氣了。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關了整整一天,決定等到太陽落山時,便從窗臺一躍而下。

就在郭家學爬上窗戶之時,兩位跟隨多年的高管破門而入,“你對得起跟你出生入死的幾百號弟兄嗎?”

是啊!幾百個員工把後半輩子的幸福都託付給他了,他怎麼能做膽小鬼呢?

再說,郭家學還有資產,至少還是值點錢的。於是,他12.64億出售白加黑,1.7億出售麗珠股份,市值100多億的雲南白藥股份也以7.5億匆匆出售……

“就像親手把自己的孩子給賣了一樣!”

最壓抑的時候,郭家學就去登山。連綿起伏的秦嶺山峯,幾乎都爬遍了,“雖然膝蓋磨破了,屁股磨破了,但是到達山頂那份豁然,會讓人看開很多。”

6年後的2012年底,在經過艱難的“八年抗戰”後,郭家學終於還清了48億債務。

曾經的大起大落,也讓他對人生有了新的認知。

“財富多少,終歸會灰飛煙滅,但是活的有價值就不一樣了。現在,我只想用心做好一件事。”

這件事就是廣譽遠。

郭家學與廣譽遠結緣,是在 2003 年。

當時正值非典時期,就算天上掉金元寶,大家也不敢出門。可是郭家學卻爲了這個擁有400多年曆史和上千例處方的中藥企業,去了山西太谷七八次,“每次飛機上都只有我一個人。”

而那份拼了命的誠意,也讓他在5次談判協商後,順利將廣譽遠收入囊中。

2012年,廣譽遠就成了郭家學東山再起的唯一籌碼。

爲此,郭家學苦練了三年內功。先是招募了50多位職業經理人,充實到整個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的隊伍中,然後讓“廣譽遠”與東盛原有的市場、銷售渠道進行融合。最後就是引入股權制度,進行強激勵。

爲此,郭家學完全繼承了“廣譽遠”的傳統做法。

“廣譽遠”藥方最講究的就是原料,該用哪個地方的藥材,就只能用哪個地方的藥材,“5公里之外的藥材,藥力大不同。”

所以,郭家學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

怎麼辦?他的第一步就是全國各地買地種藥,在吉林長白山種人參,甘肅岷縣種當歸、河南溫縣沁陽種地黃……

好的藥材只是“廣譽遠”炮製中藥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工藝也是考驗人。

比如,炮製海馬必須5種流程。

比如,烘乾人蔘一定要經過8道工藝。

比如,採用“九蒸、九曬、九炙”加工地黃。

“雖然消費者看不到藥丸裏的成分,但是療效會說話。”

從2013年開始,郭家學在全國各地50多個城市,建立了100多家國醫館、國藥堂,推出龜齡集、定坤丹、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等50多精品中藥,“使好醫、好藥相輔相成。”

當然,酒香也怕巷子深。從《那年花開月正圓》到《非誠勿擾》、《創意中國》,從到成都馬拉松到巴黎時裝週,郭家學將文化營銷的方式發揮到極致。

如此這般,5年後,廣譽遠從一個虧損3個億的“老大難”,到市值超過150億的上市公司,“定坤丹”更成爲婦科領域的明星藥品。

郭家學呢?經過起起落落的他,早已經不再是當年愣頭青。

2018 年 3 月 3 日,北京衛視的大型記錄片《非凡匠心》,專門走進廣譽遠,講述了定坤丹“四年一粒”的製作工藝。在節目的收尾,郭家學坦言,“廣譽遠已經有477年的歷史了,而我希望用餘生讓這家老店繼續傳承500年,成爲千年老店。”

張國立將其概括爲一句話," 所謂匠心,就是肩負出世的天命,踐行入世的擔當 "。

那一天,郭家學將這句話在朋友圈轉發了 3 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