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塔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是中国尚存的为数很少的元塔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从拱门进去,内装三层楼板和楼梯,供游人上下,该塔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半截塔,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半截塔镇半截塔村村东北角,半截塔小学内,半截塔中学教学楼旁边。该塔建于元至元年间(1264~1294),是中国尚存的为数很少的元塔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塔在清朝中期已剩一半,遂有\"半截塔\"之称。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当地士绅捐资重修,方具塔之全貌。据考古工作者实地考察,元代白塔建于元朝年间(公元1264年至1294年),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塔前有寺庙遗址,至今基石尚存。据其寺庙遗址出土的瓷器、陶罐、陶瓶以及砖瓦等遗物考证,当时因连年战争,大批兵卒为国捐躯。这座元代白塔是为了祭祀疆场死者的亡灵而修建。因此,元代白塔又叫“祭骨塔”。

半截塔, 塔基占地面100平方米,塔高40米,塔座为正方形,边长10米,高8米。该塔为空心圆形,系单体建筑,为砖、木、石结构。塔正面为圆形拱门,用青灰石精细加工,砌筑而成。塔座上砖砌三层,椭圆形塔身。每层正面均留拱门。塔身上端置宝珠形塔顶。

从拱门进去,内装三层楼板和楼梯,供游人上下,该塔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