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这个李陵就果断上书给武帝说愿意以五千士兵出击匈奴,汉武帝看军中出现这么一个狠人,自然心里高兴,当即便任命李陵为征讨将军,但历史就是这么凑巧,最终在前有追兵后无援兵的境况下,兵败,迫不得已投降。这就是所谓的伴君如伴虎,辛辛苦苦考科举,等待这些状元进士的官场确实这样压抑和无情,像司马迁这样敢于进谏的忠臣,却被汉武帝如此对待,说了一句正直的话反而落得一辈子无法娶妻生子,伴君如伴虎果然不是虚言,对此你觉得哪。

此人跟皇帝说了句真话,却被打的一辈子无法娶妻生子?自古以来我们受着“学而优则仕”的影响,越来越读的人想做官,特别是古代,只要家庭稍有钱粮,就会供养儿子参见科举,为的仅仅是金榜题名之后获得一官半职。但是只有真正进入到官场的人才会明白“伴君如伴虎”,才会明白金榜题名之后进入的是一个如履薄冰的境地。

我们知道,通过科举正途进入官场的人大多抱有一个心怀天下,拯救苍生的志向,他们大多出贫寒,他们大多从内心深处痛恨贪官污吏。但是进入官场之后,这些状元进士们才明白,青天大老爷是很难做的,哪怕是说一句清正廉洁的话都处处凶险。

司马迁

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当属司马迁受腐刑了,事情起因居然是替投降匈奴的李陵鸣了不平,诉了下冤,结果被汉武帝处以大辟刑罚,也就是臭名昭著的“腐刑”。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会疑惑,汉武帝不是自称明君么?怎么会对忠臣司马迁的处以严刑,到底是汉武帝虚伪?还是司马迁说错了话?

那我们就要从整个事的源头说起:李陵到底为何要投降?

李陵

根据《史记》、《汉书》记载,时间要追溯到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这一年汉武帝要李陵给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做后勤运送粮草。可是李陵却不是一个甘心当粮草运输队队长的人,当时西汉正饱受匈奴之苦,任何一个心怀大志的人都想着征战沙场,这个李陵就是这么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力出众,而且觉得自己的手下士兵都是很厉害的人,怎么能被埋没做些运送粮草的事?最关键的是,他觉得自己一身武艺,不应躲在大军后面做这些粮草运输的事。

于是,这个李陵就果断上书给武帝说愿意以五千士兵出击匈奴,汉武帝看军中出现这么一个狠人,自然心里高兴,当即便任命李陵为征讨将军,但历史就是这么凑巧,最终在前有追兵后无援兵的境况下,兵败,迫不得已投降。

司马迁画像

因为信息闭塞,汉武帝久等李陵大军不回,还以为李陵战死了哪,可是等到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过来之后,汉武帝暴跳如雷。在开朝会时,大臣们看情形不对,大都说李陵有罪,作为大汉将军不该投降,作为李广的孙子,简直是给家族丢脸。就像敲到众人推那样,把李陵给批的一无是处,有意思的是班固在写《汉书.李广苏建传》的时候,笔下留情只写了一句“群臣皆罪陵”就完事了。

如果说整个事就这么完了,就没加今天的故事了。巧就巧在,在李陵被众大臣贬低的时候,朝堂之上有这么一个人站了出来,你们都在骂李陵,当初他上书出兵的时候你们怎么啥话都不说?为了而与奉承,竟然肆意贬低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虽说没有战功,但总有苦劳吧。

汉武帝

我们现在看司马迁说的,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是坏就坏在司马迁说的这句话不仅针对众大臣,还顶撞了汉武帝。要知道汉武帝本来就在气头上,又被司马迁这么一顶,着实把汉武帝气得不轻。我们来剖析司马迁的话:

一、李陵很孝顺,很讲诚信,很爱国,国家有急事,他常奋不顾身急国家所急。有国士之风。他是个好人。

二、今天诋毁李陵的这些个大臣,平日里跟李陵关系都处得不错,但现在他一出了点事,立马都指责他的,如此不够朋友之举,实在让人痛心。

汉武帝

三、李陵只带了五千人深入匈奴腹地,牵制了几万敌人,又杀伤了大量敌人,转战千里,箭也没了,刀也没了,赤手空拳还跟人打,他的这些作为,已足以让天下知道咱们大汉之强悍;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

四、话说回来,他也可能是假降,保存实力等着有一天再次报效大汉。

这些话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看,并没有什么错,但恰巧听的人是气头上的汉武帝。司马迁刚说完就被下了大狱,还被处以“下迁腐刑”直接被打的无法生育。这个腐刑根据《史记》记载:“宫,淫刑也,男子割势,女人幽闭,次死之刑”。是一个相当残酷的处罚,被处刑的人,娶妻生子都成了大问题。

汉武帝

这就是所谓的伴君如伴虎,辛辛苦苦考科举,等待这些状元进士的官场确实这样压抑和无情,像司马迁这样敢于进谏的忠臣,却被汉武帝如此对待,说了一句正直的话反而落得一辈子无法娶妻生子,伴君如伴虎果然不是虚言,对此你觉得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