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張慶剛 騎着單車去西藏

覺巴山留影

中部杭州夢想起航,東北漠河北極村探訪,西藏愛心之行,海南椰林之旅……利用6年的業餘時間,“平陰騎行第一牛人”張慶剛一次次刷新着千里單騎的奇蹟,被譽爲單騎的行者、真正的勇士。這位“騎士”的夢想是用車輪“征服”每一寸土地,日行百里,壯志齊天,最爲珍貴的是初心不改。

生活不只是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這是對“平陰騎行第一牛人”平陰縣交通局職工退役軍人張慶剛追尋夢想的真實寫照。一人一車行天涯,一腔熱血藏心中。梔子花開的季節,張慶剛再次挑戰極限,騎行海角天涯。

椰林夢•海角天涯

天之涯,海之角,心嚮往之,最難行近。對於每一位旅者來說,天涯海角是最令人心馳神往的方向。感受自己像風一樣自由自在,盡情的釋放真實的自我。張慶剛作爲一名騎行人,也有同樣的夢想——天涯海角任性遊!

戴上遮陽帽,跨上山地車。3月12日的植樹節,暖陽普照,春意濃濃,張慶剛再一次出發。此次“椰林之旅”的目的地是海南,那個擁有天涯海角的夢幻般的島嶼。

張慶剛選擇在植樹節這天出發,是因爲他想把“綠色出行,低碳環保”生活理念切實融入到自己的實踐中,並以此作爲紀念。天涯海角的“椰林之旅”聽上去非常夢幻,用車輪去丈量祖國,用汗水去揮灑春日,一路前行,一路感受着前方的美好。然而,事實卻總是不如理想那麼豐滿。

無論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天氣突變、塌方、泥石流等災害;還是人爲因素造成的修路、改線等一系列的未知情況,都無形中給騎行增加了困難與艱險。種種困難擋在腳下,若沒有異於常人的體力、耐力和毅力,以及翻山越嶺的決心,騎行,幾乎成爲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張慶剛卻做到了。

張慶剛的平陰到海南的“椰林之旅”,從家鄉平陰出發,一路南下,途徑魯,豫,鄂,湘,桂,粵六省,橫渡瓊州海峽,最後在海南島上沿東線、中線完成環島之行。全程3300多公里,相當於跨越了我國南北距離的3/5。 “除此之外,還得考慮天氣因素,道路因素,隨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和體力。這次我到廣西的時候,連着下了4天大雨,凍得我一直在打哆嗦。不過要是沒有了這些未知的驚喜騎行也就沒意思了。”張慶剛釋然地說道。

回想起那四天的大雨,張慶剛到現在都還能感覺到當時身上的陣陣涼意,彷彿身上的雨水還未褪去。湘西特有的丘陵地帶,山路蜿蜒曲折,本來就不算平坦的道路,卻又偏逢連天陰雨低氣溫,一路上坑坑窪窪,泥水四濺,路途艱難困頓,每騎一公里都是挑戰。雖然很想停下來躲雨,卻要顧及時間和精力,從而不得不在電閃雷鳴中冒雨前進。

令人感動的是,他不是一個人在前進。

騎友小蘇,這個與張慶剛只有過一面之緣的年輕小夥子,兩人相見恨晚。在得知本次張慶剛騎行要路過桂林後,爲了見張慶剛一面,也爲了能讓他出門在外喫飽飯、睡安穩,特意向公司請假,在凌晨從二三百公里的賀州坐火車趕回桂林迎接他,帶着他去自己家裏做客、品嚐美食。由於連天陰雨,張慶剛身上已經溼透,旅行包也被雨水浸透,甚至因爲要一路前行都來不及停下來把衣服晾乾。全身上下沒有一件可以換洗的衣物,三月的桂林即使溫度不低,但接連下了幾天大雨,冷風也還是能刺到骨頭的。還好有小蘇的接待,去他家烤了火,安安穩穩地睡了一晚,收拾出來了一身可以穿上的乾燥衣物,打好包裹。縱然情誼珍貴,卻也不能多做停留。旅者的目標永遠都是在未知的前方。

行至信宜,張慶剛結識了年過六十的騎友老費,老費自帶行軍帳篷,在野外住宿,至今已騎行了七八萬公里了。二人一見如故,交流了一段時間,相互分享彼此的經驗,講述各自的見聞、騎行的樂趣。因爲路線的不同,不得已分道揚鑣,揮手告別前,還相互囑咐安全事宜,彼此從對方身上獲得了繼續前行的正能量。

退役軍人張慶剛 騎着單車去西藏

拉烏山留影

騎行路上,有苦更有甜。有風吹雨打,更有萬里晴空。

本次騎行一路南下,張慶剛騎過魯西南平原,豫東平原,大別山,湘西,桂東……感受過平原的寬廣無垠,征服過丘陵的坎坷不平;在寬闊的國道省道上盡情馳騁,在原野的鄉間小路上享受靜謐的安逸;看都市紛繁閃爍在眼前,聽密林簌風呼嘯在耳邊。感受着時間沉澱中的歷史,體驗着歷史軌跡下的人文。

張慶剛曾經有過十年的軍旅生涯,在他心中的軍人情結,讓他在本次的騎行中特意去一些革命紀念地,親身體驗革命往事,感受革命情懷。

行至河南商丘一帶時,路過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黃樓村。1958年毛主席曾視察過當地的實驗農田。雖不是著名的紅色景點,但當地百姓依然設置了一所毛主席視察黃樓紀念館,爲毛主席塑像並祭奠供奉。這個發現讓張慶剛陷入平淡的騎行振奮起來。他在感慨之餘,追隨偉人腳步,感悟革命情懷。在行至湖南時,爲了能去韶山一睹毛澤東、劉少居故居,張慶剛特意繞路前往韶山探訪。這份熱烈的赤子之心,讓張慶剛時刻被紅色精神所鼓舞,縱使前路漫長,心中一團熱血不散。

椰林之旅每天行程充實愉快,出發十幾天後,張慶剛終於到達瓊州海峽,站在“貨客混裝船”的艦板上,張慶剛振開雙臂擁抱蔚藍的大海,感受陣陣海風輕撫,對接下來的環島之行充滿期待。3月28號,環島之行正式開始。在綜合了廣大騎友的建議後,張慶剛決定此次環島行,沿中線進入三亞,再沿東線返回。因爲中線的熱帶雨林氣候和起伏較大的地形對行者們有着極大的吸引力。騎行過五指山時,上坡的12公里和下坡10公里,一道道山樑一道道坡,真可謂翻山越嶺。“不到五指山就不算到過海南島”張慶剛翻山不易的艱辛被寫在臉上滿滿的自豪所取代。完成環島願望,不只是張慶剛一個人的心願,更是所有騎行愛好者的共同心願。

張慶剛說,在騎行的路上,每當有人問他是哪裏人時,他總是驕傲地說山東平陰。儘管出門在外有很多人不知道平陰,但張慶剛依舊會耐心地給每個前來詢問的陌生人介紹家鄉,阿膠、玫瑰之鄉,有時候遇到語言不通的情況,着急的他直接兩隻手拽着身上的騎行服,向對方展示“山東•平陰”的字樣……對他來說,能儘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家鄉推介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平陰,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日行二百公里,歷時十九天半,張慶剛終於在2016年3月31日中午完成環線,在他的騎行生涯中又立下一塊意義非凡的里程碑。椰林之旅,讓他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神州大地,加深了對中華民族的璀璨人文歷史的感悟。行者無疆,領悟更需要感悟。每一次的單車旅行都讓他成長,品味自己,瞭解世界。

退役軍人張慶剛 騎着單車去西藏

揚帆夢想——從這裏啓程

遠行夢•風雨兼程

騎行,不僅是一項對體力考驗甚大的運動,更重要的是對騎行者心理情緒的一種鍛鍊,騎行路上,雖然前方的旅途充滿了未知的變數,騎行人卻更加嚮往那前方的神祕。

張慶剛,皮膚黝黑,眼眸明亮,個頭不高,瘦而不弱,屬於放在人羣一眼望去找不到的類型。然而,正是這種平凡才讓他的椰林之旅更加傳奇。2016年的椰林之旅不是他的第一次長途騎行,2013年,平陰杭州行;2014年,平陰漠河行;2015年,平陰西藏行。張慶剛這幾年可以說是跑遍了華夏的東西南北,懷揣遠行夢,行者張慶剛,一直在路上。

漠河北極村位於神州版圖的最北端,氣候寒冷,常見極端天氣。張慶剛用了15天半騎行了3300公里。途徑山東北大門埕口鎮、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騎行過鬆嫩平原、穿梭過大興安嶺。越北上天氣越冷,刺骨寒風足有六七級,卻也沒能吹冷張慶剛騎行的熱情。也曾有過堅持不下去的瓶頸期,不過看看博客上滿是關心鼓勵的留言,想想啓程時家鄉父老鄉親的祝福和期待,窺探自己內心對騎行執着喜愛的理由,沿途收穫無數敬佩的目光和讚許讓他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每一次的騎行都是信念之旅,樸實的張慶剛喫得了苦,出門在外不在乎喫穿用度。他住過20元一晚的地下室,潮溼不堪;睡過大房間的多人通鋪,喧囂吵鬧;喫得是路邊的小餐館。雖不至風餐露宿,但比起主流遊者來說,張慶剛的旅途,樸素至極。獨自一人在外騎行,他的堅忍不拔,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發自內心的欣賞,從而獲得了許多無私的幫助。讓張慶剛感動的是行至祖國各地濃濃的“人情味”,路人發自內心的善良、與來自各地的騎友的真誠交流讓他的騎行之旅每一站都豐富多彩。

一次次地克服外界困難,一次次地感受自己的心路歷程。遠行路,也成爲了他的心靈成長路。騎行,讓張慶剛這個初中文化的70後,學會了思考和不斷地學習,在路上的每一天都會將自己對事件的反思、風景的感悟,甚至是去總結自己的心路歷程,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感悟。

退役軍人張慶剛 騎着單車去西藏

騎行——河流山川在變“小”

從漠河回來的第二年,張慶剛藉着做公益活動的機會選擇了進藏,爲了幫助家鄉一個患白血病的少年,張慶剛帶着募捐方式和宣傳旗,開始了這次以“喚醒”爲主題的公益騎行之旅,29天,4100公里。從平陰出發一路向西,途徑中原、黃土高坡、三門峽、秦嶺,到達成都後從318國道川藏南線進藏。壯觀的秦嶺地帶、八十公里二郎山境內泥漿滿布的山路、十二座海拔四千米的雪山,三江並流,祖國大江大河發源地的吸引力。一切爲別人稱道的美景都不如自己親身感受來的實在。成都到拉薩的兩千多公里,只有10%的騎行者能夠做到“不打車、不推車”,5%能夠做到“不推車”,而張慶剛做到了。憑藉着超人的毅力,良好的身體素質足以讓他應付高原反應。這次進藏之旅的收穫很豐富,不只是靈魂被洗滌,雙眸被擦亮,更重要的是,張慶剛能夠用自己的行爲幫助他人,行善舉,做善事,力量綿薄卻意義重大。

這些年來,每次從平陰出發的那天,不管天氣如何,數十位騎友都會前來送行,帶着祝福的旅程不會孤獨,縱使前路艱辛,張慶剛從來不曾畏懼。

在平陰至杭州的“尋訪之旅”中,張慶剛獨自在街旁的連鎖麪館喫飯,遇到過敬佩他騎行精神的鄰桌客人主動給他加菜。甚至有熱情的路人邀請他同桌喫飯,毫無芥蒂;在北上漠河的騎行旅途中,行至黑龍江,張慶剛特意回到十年前當兵的嫩江老部隊,和老戰友見見面,敘敘舊。一個退伍老兵對當初揮灑過熱血的故土的最深眷戀,都在對那片土地無言的凝視中得到昇華;遠行期間,張慶剛在空間分享的旅程點滴,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老戰友們會無條件轉發支持,這些微不足道的點贊、轉發,卻讓給予張慶剛面對未知前路的無限鬥志。

數千公里的騎行之旅路途漫長,也不總有鮮花和喝彩。除了偶有必須適應的糟糕環境,更難的是守住自己內心的寂寞,在接近終點的無數風景裏,首先要學會享受孤獨。在椰林之旅剛開始的四天中,每日百餘公里的行程,看到平原的景色只有一望無際的麥田,人煙稀少,平淡乏味。但張慶剛深諳此中真意,人生不總是轟轟烈烈,只有忍受得了孤獨的人才配擁有高貴的風景。他懷着對接下來精彩旅程的期待,帶着美好的希冀,獨自騎過了一望無際的平川;北上漠河時,張慶剛獨自穿行在大興安嶺的白樺林中,林間連一輛車都沒有,這一騎就是幾十公里。傍晚的光線昏暗,依稀籠罩着無盡頭的林間大道,那一刻的張慶剛雖有些許恐懼但絕不畏懼。

成功的人並不是能力最強的人,而是內心最強大的人。騎行路上,雖然一路風景無限,卻也不是處處驚喜。只有耐得住內心的孤寂,學會調節自身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發現騎行的別緻。一路騎行一路美,只有當把這種剛性的運動與內心的柔美結合起來的時候,你才能從中發現更好的風景。

退役軍人張慶剛 騎着單車去西藏

沿途有更好的風景

騎士夢•返璞歸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騎士”的夢想是腳下未征服的每一寸土地,日行百里,壯志齊天,幸運的是初心不改。

騎行不易,漫漫路途有苦亦有樂。酸甜苦辣身邊事,人生百味藏其中。騎行不僅是一項運動,還能培養世界觀,樹立生活理念。這一次次的長途騎行,逐漸加深了張慶剛對騎行文化的理解,對迴歸傳統的渴望。

2012年3月張慶剛買了第一輛山地車,茫然的他還不瞭解什麼是真正的騎行。那一年,利用工作的閒暇之餘,張慶剛騎着山地車,去過濟南、長清、東平、東阿、臨淄……幾乎遊遍了周邊的小景點。很快,他愛上了這種“簡單質樸”的交通工具,與內心深處“追求自然,返璞歸真”的信念一拍即合。雖然學歷不過初中水平,但樂於學習的張慶剛開始上網查閱有關騎行的知識,每日徜徉在專業論壇中,汲取過往騎行者的經驗,與騎友們分享心得體會。隨着外出經驗的累積,張慶剛明白了“騎車”和“騎行”並不能劃等號。但他真正理解騎行的意義,還要從一次旅途中發生的意外說起。

那是2013年平陰至杭州的“尋訪之旅”,張慶剛第一次長途騎行。在回程途中,於蘇州遇見了廣西騎友,二人在蘇州護城河邊暢聊後一個往東一個向西別過。當張慶剛轉身離去時,忽然看到一個捂着臉的女人情緒不對勁,一邊哭一邊向護城河的圍欄跑去,似乎要有什麼事發生。當女人接近護城河,剛要跳下去的瞬間,說時遲那時快,張慶剛本能地將她一把攬住,阻止了悲劇的發生。因女人情緒非常激動,一時半會難以平復,張慶剛一直緊緊地攥着她的手,耐心相勸。女人好容易掙脫掉張慶剛拽住的手,一個回身又要跳河,這時的張慶剛已經顧不上理性相勸了,爲了救人,他來不及多做思考,非常時刻就採取了非常手段來阻止。之後,失控的女人大哭了一場,將悲傷全部發泄出來,最後終於沒有因一時的衝動而丟失最寶貴的生命。

這次意外的救人事件對張慶剛的觸動非常大。在感慨人類生命的脆弱之外,他突然認識到了騎行的意義。與其讓現實的無奈羈絆心靈,爲何不懷揣夢想上路,品味河山俊美,體會人間“真善美”。當思想從現實中凝聚精華,昇華到一定境界時,便可在現實生活中少一些無妄之災,更加珍視腳踏實地的幸福。

騎行,就是這樣一種返璞歸真、盪滌心靈塵埃的方式。

從那以後,張慶剛逐步養成了善於反思、總結的好習慣。在他騎行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大到思忖生命存在之意義,小到感慨草木精華之神奇。張慶剛明白,人最脆弱的是情感,而騎行不僅可以讓他身心愉悅,還能讓他在有限的生命裏體味世間百態。人生的走向不可預計,也許在下一秒就會發生偏頗;時光切不可等待,與其把自己禁錮在方寸之間,不如到大自然中放浪形骸,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也不枉來世間走一遭!

一切景語皆情語,祖國之大,文化豐富多彩。善於發現的張慶剛不放過旅途中每一次增長見識、瞭解地域文化的機會。

行至湖南一帶,有兩件事對他觸動很大,一是湖南鄉村,無誰家結婚,喬遷。大夥兒都集中在一起喫飯,有說有笑,淳樸的鄉風,濃郁的鄉情,與北方在高樓大廈中的疏離形成鮮明對比。二是鄉民過世,親朋在自家路口燃放鞭炮,擺上供桌。在張慶剛兒時的記憶中,無論村裏誰家的紅白喜事,主人家裏都會僱上大廚,在場院,大街小巷,擺上桌椅,所有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過。而如今家鄉的民俗意識似乎早已淡去。然而這次所見所聞令張慶剛驚喜非常,現在還有保留着從古代所傳承下來的民風民俗的村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中華文明的延續,這讓張慶剛倍感欣慰。

路過湖北一帶,張慶剛騎車穿行在城市中,驚奇地發現不同於北方的街景,這裏家家戶戶都坐在街邊喝茶、暢聊。他們悠閒的姿態和輕鬆的神態,無一不將湖北人民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茶文化”詮釋的淋漓盡致。只有走出來,張慶剛纔能真實地感受到書本和網絡中無法體會到的璀璨文化;只有走出來,單一的風景才變得多彩,狹隘的眼界才得以拓寬。

張慶剛說,旅行是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旅行的過程,就是用心感受社會的進程、文化的多樣、思想的碰撞。當用汗水一步步丈量出所走過每一寸土地的時侯,人便懂得了珍惜,知足,感恩。

退役軍人張慶剛 騎着單車去西藏

衆遊夢•揚帆起航

所謂聚思廣議,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壯志在心,揚帆起航直指前方。一人行不如多人行,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當張慶剛發自內心的愛上了騎行這項運動後,便迅速在心裏埋下了普及騎行的種子。

四年騎行生涯,卻足以和經驗豐富的騎行者媲美,。接觸並愛上騎行後,張慶剛去醫院做心電圖檢測時,醫生說他的心肺狀態已經達到了專業運動員的水平。“原來騎行不僅讓我們豐富見識,開闊眼界,對身體也有這麼大好處!”張慶剛恍然大悟,更是下定決心推廣騎行。

如今城市裏的人們大多被工作纏身,瑣事煩擾,很難有心情找到一件適合自己的鍛鍊方法。“四年前,我也是這種懈怠的狀態,身邊的朋友也幾乎是這樣。我們工作之餘的消遣方式無非就是上上網,偷偷菜,打發時間,虛度光陰……”張慶剛回憶道,“放眼全國似乎很大一部分人這樣,我要鼓舞他們走出辦公室安逸的束縛,擁抱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今的張慶剛,一掃往日的慵懶之情,精神煥發。這些年,他努力用騎行的親身經歷去帶動身邊的同事、朋友們去了解騎行文化,愛上騎車出行。

有了朋友們的理解與支持,張慶剛傾全家之力,與下崗賦閒在家的妻子在平陰合開了一家專業單車專賣店,牽頭和幾個要好的騎友組建了“平陰UCC自行車騎行俱樂部”,在當地小有名氣。“不做酒肉之友,誓做真摯之友”是張慶剛結交每一位騎友的原則。騎行俱樂部的發展速度勢不可擋,從開始的三、四十人發展到現在七百餘人的規模,並持續吸引着更多騎友加入。“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向着目標前進。不在乎旅行的終點,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和欣賞風景的心情。”和志同道合的騎友們在一起,共同討論路線、裝備,分享外出見聞、美景,張慶剛每天都很充實。

爲了給俱樂部成員提供更加系統的指導,以及保證成員騎行安全,張慶剛在進行專業知識學習、交流的同時,還在自己親身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張慶剛每次上路之前都會做足準備,如提前把路線規劃好,把途徑各省市的天氣查清楚,學習掌握必備的修車技能等等。

退役軍人張慶剛 騎着單車去西藏

不一樣的拉烏山

談到近期的打算,張慶剛計劃組織俱樂部進行中短途的騎行,比如在7月去河北的白洋淀賞荷,感受沿途自然、人文的美景,來回路線分開走,一次出行兩次旅遊,最多也只需一個周左右。中短距離適合多人同行,更多人可以享受到騎行的樂趣。張慶剛說,他不希望身邊的騎友們把他當成單車店的老闆,而希望自己能夠以值得信賴的騎友的身份,和大家暢快交流,一同探討騎行文化的價值。

一次騎行的路途來回最多不過一月,但堅持、推廣騎行,卻是張慶剛用心澆灌的事業。在騎行的路上,我們看到的是張慶追逐夢想全力以赴的身影。讓平陰騎行走出山東,走向全國的心願是“平陰騎行第一人”張慶剛的偉大的目標。騎行,也是他願意窮盡一生去探索人生價值的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