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蒙牛從一間53平方米的出租房裏起步,經過20年艱苦奮鬥,成功躋身全球乳業十強,實現了“草原牛”“中國牛”到“世界牛”的跨越式發展。

  乳業是一個特殊行業,產業鏈長,涉及種植業、畜牧業、工業和服務業等多個環節。一杯好牛奶從牧場到餐桌,沒有嚴格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是無法保證乳品的質量安全和產品品質的。二十年來,蒙牛的供應鏈管理從創業之初的“先建市場,後建工廠”策略,快速進化爲一套完善的奶源、倉儲、配送的智慧化供應鏈管理系統,也爲中國乳業供應鏈管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奶源管理,供應鏈管理的根本

  乳品品質第一決定要素是奶源,“得奶源者得天下”。在公司成立之初,蒙牛創始團隊就十分重視奶源管理,並清醒的認識到奶源的可持續發展,直接關係到蒙牛乳業可持續生態圈的建設和發展。

  經過十來年的摸索,蒙牛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奶源管理策略,積極佈局上游優質奶源資源,創新奶源管理模式。從2002年開始,蒙牛先後幫助合作牧場實現了六次產業升級:2002-2006年從分戶飼養到戶戶送奶;2003-2006年從分戶飼養到集中擠奶;2007-2008年實現了奶源採集的機械化;2009-2013年小戶變大戶,集約化牧場取代個體奶戶的供奶,實現了牧業產業的規模化經營,牧業生產由小農生產的自然經濟邁入工業化生產;2013-2016年實現了牧場養殖的現代化,蒙牛在夥伴牧場推廣全混合日糧(TMR)技術,奶牛單產可實現30%的提升。TMR實現了產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奶牛養殖業由工業化向現代化轉變,建成現代化牧場。

  近年來,蒙牛成立了奶源事業部進行統一管理,通過整合佈局國內外產業鏈資源,打造高品質奶源。在公司內部,蒙牛聚焦“升質量、降成本、優結構、理節奏、調佈局”,提升奶源綜合競爭力,推進奶源供給改革和產品創新,實現源頭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牧業規模化牧場)

  20歲的蒙牛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奶源管理發展戰略,建立起奶源管理模式領先和奶源資源佈局領先的發展護城河。一方面,蒙牛借鑑新西蘭AsureQuality(安碩)的國際食品安全標準質量認證體系和普華永道的技術支持和專家經驗,建立“蒙牛食品安全質量保障標準。這套標準包含從牧場原料、動物健康、飼養管理、原奶的採集、擠奶設備清洗、運輸管理,及牧場環境保護等各個環節。從國外引進到企業內轉化升級、開發標準化保障評估體系,最終成爲建立中國版牧場標準的基礎。另一方面,蒙牛在奶牛養殖業普遍低迷的情況下,相繼對中國最大的原奶生產商現代牧業、最大的有機奶供應商聖牧高科、大型國際全產業鏈乳業公司富源國際進行戰略投資,確保得到優質原奶供應。品牌牧場已經成爲蒙牛高品質產品的核心支柱。

  智慧供應鏈,強大的中樞系統

  對於乳業來說,上游供應鏈管理解決的是奶資源發展粗放、奶源儲備的問題,中下游供應鏈管理需要面對的問題可能更棘手。一方面,各種乳製品的保質期和生命週期存在着差異,導致奶粉、巴氏消毒奶、低溫酸奶、UHT奶、冰淇淋等不同形態的產品有着顯著不同的服務半徑,庫存管理一直是乳業成本控制和發展效率的平衡難題。另一方面,中國乳品消費市場存在着明顯的地域差異和供需不匹配問題,消費市場南方大於北方、沿海大於內陸。蒙牛一開始採取“北奶南運”的解決方案,此後則陸續建立起38個生產基地,構建起覆蓋全國的生產網絡。

  在早期,蒙牛與其他企業一樣,在協同計劃、排產、倉儲、物流等等不同環節出現了內部各個環節的問題,缺乏全局的統籌優化,導致浪費了很多成本。數字化轉型成爲蒙牛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2013年至2014年,蒙牛開始在集團內部實施了SAP的ERP系統,並同步實施了CRM,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財務業務一體化以及產品質量信息化。2015至2016年,迅速推廣ERP,建設財務共享,搭建BI平臺基礎和商業智能分析體系。2017年開始,蒙牛優化戰略資源佈局,圍繞數字化核心關鍵詞,建設端到端的數字化基礎,建立數據模型和數據洞察,開始推廣智慧供應鏈。

  (蒙牛智能工廠數字化管理大屏)

  蒙牛智慧供應鏈是戰略決策到戰術執行,兩者相輔相成,戰略方面包含佈局優化和需求預測,戰術執行包含精準排產和智能訂單:戰略上智慧供應鏈可以全面優化佈局實現牧場、工廠、倉儲、客戶以及結合經銷商、商品、促銷、倉庫、發貨實現全方位全流程的戰略管理升級;戰術上智慧供應鏈可以結合大數據制定科學合理的庫存與銷售計劃提高經營效率。蒙牛目前正在衝擊“2020雙千億”目標,最根本的就是要依靠智慧供應鏈系統改變整個業務的思維模式,加快建設蒙牛的數字化能力,使其在整體的運營效率提升、消費者洞察以及持續改進、研發新品等層面發揮最大的應用效能。其中,重點是端到端的數字洞察,縮短傳統的長鏈條式供應鏈管理,直接建立起蒙牛跟消費者互動聯繫,持續改進研發新產品,全面加強蒙牛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

  目前,蒙牛積極推動智能化工廠建設,已經跟西門子等國外企業合作,建立了LIMS系統,將蒙牛在全中國將近33個生產基地所有的檢測設備全部連上互聯網。數據中心每天檢測到幾十萬條數據,真實的反應了乳製品的生產情況。在運輸環節,蒙牛大力推動智能物流;在銷售環節,則用“智網系統”來跟整個物流生產進行全方位的數字連接。得益於整套數字化體系的高效敏捷,蒙牛銷售端逐漸實現“T+1”甚至“T+0”模式,即一杯牛奶從出廠到上貨架,只需要一天甚至當天上架,全方位的提升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

  二十年供應鏈管理不斷進化,是蒙牛二十歲成長曆程的一個縮影。蒙牛總裁盧敏放曾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向中國輸出技術標準、先進設備,如今越來越多的歐美乳業相關企業來到中國、來到蒙牛瞭解中國乳業發展情況。傳統的產業創新方式節奏放緩,信息技術又給傳統產業打開破壞式創新的窗口,這些前所未有的變化正將乳業發展帶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以蒙牛爲代表的中國乳品企業,背靠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不斷打磨供應鏈管理水平,提升產品品質和品牌形象。下一個二十年,我們或將見證一段中國乳品企業不斷走向全球的更光輝歷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