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被一些学者称作东方女神,在佛教中,她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在唐代以前,观音菩萨是男身,在唐代,一些人认为妙善公主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也由于女性比男性更具备仁慈、柔和的心肠,所以,自唐代以后,观音菩萨就以女性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观音淡泊名利,更愿意做救世主。

观音看到天底下许多人在受苦受难,为了普度众生,甘愿放弃佛号,成为一个仁者。

从许多佛教故事,或神话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观音通常会变化成形形色色的人,行走在普通大众中间,目的是发现民间疾苦,继而为百姓解决困苦。全国各地都流传着观音普度众生、解除民间疾苦的故事,所以,各地都建有大大小小的观音庙,人们对她极尽膜拜。

从这一点来看,观音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不是佛,却胜似佛。

观音菩萨于久远劫已经修行成佛,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愍念众生,助佛弘化。而倒驾慈航,发大弘愿。普门示现,应众生之所需而度化之,所以名为普门。普门者:普谓,常遍,门者能通。只要人人心存慈悲之念,对待一切众生;心中时常怀着善良慈悲之愿;心中常怀知足感恩之想,那么人人皆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化身,他造形不同,身份不等。是观音菩萨为了教化众生,而随类示现的形象。因为众生的根机和处境千差万别,观世音菩萨要寻声救苦,就必须化成不同的形相去救度不同的众生。

其实并不是菩萨不能做佛,而是因为她心念众生,菩萨一生心系黎民,怜悯苍生,因此她成佛之后还是不忍心看到百姓在水火中挣扎,因此就决定去做菩萨,这样就能离天下苍生更近一些。其实当我们念诵起菩萨圣名的时候,并不是仅仅在念菩萨,其实也是在念诵古佛。

在李浩民所饰演的那部西游记中,也描写了为何观音不成佛的画面。当时观音已经可以成佛,在去西天如来那加封的路途中,菩萨遇到了一个被老虎追赶的老妇人,当时菩萨就一直纠结,到了西天后,佛祖对菩萨加封时说的话菩萨也没有听进去,如果此时她去的话可能就再也不能成佛。在她的思考之下,她决定放弃成佛的机会,返回去解救那个被老虎追赶的老妇人,最终妇人也是被成功解救。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的统治者是李世民,而观音菩萨原名为观世音菩萨,但是人间为了避讳李世民中间的世字,就开始叫观音菩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