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投資,安心養老

房子,這個在衣食住行中,佔到了人生中第三個舉足輕重地位的產品,在人生的每個時期都充當了重要的角色。年輕時爲了買一套房而拼盡全力,或是居住或是投資,年老時成爲了遺產或者是養老的工具。現在,和買房相對的是以房養老,雖然以房養老的騙局很多,但是以房養老似乎也開啓了樓市的一個新篇章。

以房養老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就是以出租的租金進行養老,當然一定是合法的公證機構,所取得的租金用來繳納養老院的費用,而最後一旦老人不在,那麼房子的繼承還是子女。當然整體租金收益或許並不理想而且或許還需要額外費用,畢竟租房也是有風險的。

第二種則是抵押給銀行等相關機構,相關機構根據多項評估給予抵押人每月現金支付。這一種或許是最穩妥,也是受益看起來最高的一種方式,唯一的一點就是一輩子辛苦買的房子,最後卻交還給了市場。第三種則是移交養老機構,相當於第三方的財產管理,後期會根據遺囑進行財產分配。

以房養老或許是當下最好的養老模式,當然對於農村人來講則更多是子女養老。當房子上升到了能夠養老的地步,當買房成爲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房子不僅僅是承擔了居住屬性,更多是承擔了生命延續的角色。

房子這個最基礎的產品,在特定的時間內和環境內成爲了不同尋常的產品,似乎有房子就有了一切。年輕時爲了成家立業,爲了結婚生子,買房要舉全家之力。年老後也是爲了考慮子女和自己的生活,通過以房養老來完成房子最後的使命。從無到有,或許這也是最佛系的購房理由了吧。

現在房價持續走高,買房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土地越來越少,房子越來越多,但是空置房同樣也越來越多,對於剛需來講,房子則是全部。當未來房子開發到不能夠再次開發的時候,畢竟整體紅線不能碰,接下來如何收回市場上的房子和土地將會是重點工作,以房養老,人沒了房子沒了,但是土地還在,只要有土地就還能夠繼續開發建設,爲後人提供居住所需的房子。

房子成爲了貫穿人們一生的產品,最終我們都成了房子的過客,辛苦前半生買下的房子,在後半生慢慢歸還給市場,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頭條財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