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ohfv47RCVV8\" img_width=\"600\" img_height=\"900\" alt=\"貧窮藝術運動女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辭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2013年,瑪麗莎·梅爾茲接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終身成就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梅爾茲1926年生於都靈,她的藝術生涯始於20世紀60年代,她在家中製作由鋁板做成的懸吊式抽象派雕塑,並於1976年時在都靈舉辦了她的首個個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ohgaZMjQ2c\"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80\" alt=\"貧窮藝術運動女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辭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展覽“天空是一個偉大的空間”現場,2017年,大都會布勞耶分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紐約大都會布勞耶分館的那場梅爾茲回顧展上,其最早的作品追溯至1966年,當時,梅爾茲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撫養女兒碧翠絲。

"\u003Cp\u003E原標題:貧窮藝術運動唯一女性藝術家辭世,作品堅韌而脆弱如同生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地時間7月19日,戰後意大利貧窮藝術團體中唯一一位女性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Marisa Merz)在意大利都靈去世,享年93歲。相比她的丈夫、貧窮藝術團體的領軍人物馬里奧·梅爾茲(Mario Merz),瑪麗莎·梅爾茲的知名度要低得多。2013年,她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終身成就獎,2017年,在美國迎來首個個人回顧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ohfv47RCVV8\" img_width=\"600\" img_height=\"900\" alt=\"貧窮藝術運動女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辭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2013年,瑪麗莎·梅爾茲接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終身成就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梅爾茲1926年生於都靈,她的藝術生涯始於20世紀60年代,她在家中製作由鋁板做成的懸吊式抽象派雕塑,並於1976年時在都靈舉辦了她的首個個展。1968年,她和丈夫、同爲藝術家的馬里奧·梅爾茲(Mario Merz)參加了位於阿馬爾菲海灘的“貧窮藝術+貧窮行動”(Arte Povera + Azioni Povere)展覽,該展覽成爲這一意大利戰後重要藝術運動的里程碑。展覽的策展人馬諾·切蘭特(Germano Celant)創造了“貧窮藝術”的術語。瑪麗莎·梅爾茲在沙灘上呈現了她的雕塑作品,其中包括用透明膠帶和銅線捆綁的一卷毯子,以及以夫妻倆的女兒碧翠絲爲靈感、用線來製作的複雜雕塑。\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ohgAxKFFlw\"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99\" alt=\"貧窮藝術運動女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辭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1976年,碧翠絲和父母在第37屆威尼斯雙年展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梅爾茨用未燒製的粘土、錫、鉛和石頭等材料組合在一起,或者小心翼翼地將金屬絲、織物和線頭拼接,創造出一種粗糙的拼裝藝術品,看上去既堅韌又不穩定,充滿活力又脆弱不堪。她的雕塑像人和生命一樣,多面而複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世紀70年代複雜的室內裝置,到1975年後製作的小型“頭部”雕塑——由未燒製的黏土做出的半身像,通常被解讀爲女性肖像或是自我肖像,梅爾茲的作品在造型和抽象之間搖擺不定。後來的油畫和素描則描繪了像是天使和聖母瑪利亞的女性形象。這些作品對她來說是非常個人的,她很少給自己的作品註明年代或名稱,常常在多年後對它們進行重新利用。直到90多歲。她一直在都靈的工作室進行創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ohgLIbhwTZ0\" img_width=\"600\" img_height=\"719\" alt=\"貧窮藝術運動女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辭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無題》,2009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參加過大量具有聲望的展覽,其中包括威尼斯雙年展和卡塞爾文獻展。但是在數十年的時間裏,瑪麗莎·梅爾茲始終是貧窮藝術圈的邊緣人物。2013年,她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終身成就獎,評審認爲她“擁有一種個人語言,能夠爲油畫、雕塑和素描賦予一種古老而原始的形象,”此外,她還讓一些“謙卑”的家庭材料和手工技藝得到了昇華,“在人們的刻板印象裏,它們總是和婦女勞動聯繫在一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年,時年90歲的梅爾茲迎來首個美國回顧展,展覽由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洛杉磯漢默美術館共同組織。根據《紐約客》的一篇展評,展覽上對於梅爾茲早年的回顧甚少,也沒有提到她結婚前的姓氏。事實上,對於梅爾茲的生平幾乎沒有記錄可尋,她鮮少向媒體發聲,也拒絕提供通常藝術家都會被要求提供的基本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ohgaZMjQ2c\"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80\" alt=\"貧窮藝術運動女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辭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展覽“天空是一個偉大的空間”現場,2017年,大都會布勞耶分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紐約大都會布勞耶分館的那場梅爾茲回顧展上,其最早的作品追溯至1966年,當時,梅爾茲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裏,撫養女兒碧翠絲。在這些早期作品中,閃閃發光的鋁板製成的雕塑像是一串串管道一樣懸吊着,梅爾茲用家中的訂書機和剪刀做成了這些東西。它們如同蛇皮上的鱗片一般,纏繞交織,若隱若現的華麗中帶有某種“邪惡”的感覺。在那之後,梅爾茲又創作了一系列雕塑作品,其中許多都是用銅絲或是尼龍絲手工編織。有些作品的規模很大,一件1976年的無題裝置橫跨一整面牆,由茶托大小的金屬絲方形組成,方形之間的間隔不均,由釘子拉向四個角。一些光禿禿的指甲暗示着缺少或看不見的方塊。佔據了有些則很小。有些作品又很小,比如,梅爾茲曾用銅絲或尼龍線給自己和碧翠絲做了一些精緻的“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ohgo8Xg7EJ0\" img_width=\"600\" img_height=\"400\" alt=\"貧窮藝術運動女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辭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無題》,197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雕塑裝置到繪畫意象,梅爾茲的藝術生涯經歷過許多變化,卻一直鮮爲人知。她處理圖像的技藝令人稱奇。她將石墨、蠟、顏料等等分層組合,塗在紙、金屬、木板或未拉伸的畫布上。不同的介質共享同樣的顏色,有時會讓你很難辨認你看到的是哪種材料。梅爾茨的這種混合方法把你吸引到創作的過程中,彷彿你的目光能夠將它催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ohkm9Ddluab\"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79\" alt=\"貧窮藝術運動女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辭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無題》,197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梅爾茲的作品不比任何一位貧窮藝術的同輩藝術家遜色,他們共同提出了那個時代的先鋒藝術口號,試圖縮小藝術和生活的差異,拒絕藝術和生活的分裂。“貧窮藝術”並不是指作品材料的匱乏與簡陋,而是用最樸素的材料——樹枝、金屬、玻璃、織布、石頭、動物,甚至空氣,作爲基本表現材料,擺脫 “經典”的“高級”藝術束縛。他們反對傳統,放棄了繪畫,轉而進行拼貼、剪切,使用多種媒介進行創作。貧窮藝術的作品與具有類似傾向的其它國際藝術家的作品齊頭並進——例如大地藝術、反形式、後極簡主義和概念藝術。\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ohl15qnDwch\" img_width=\"600\" img_height=\"580\" alt=\"貧窮藝術運動女藝術家瑪麗莎·梅爾茲辭世\"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無題》,196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消弭藝術與生活的差異上,梅爾茲擁有她的特殊性。這種特別之處始於她在貧窮藝術羣體中所佔據的邊緣位置,以及她如何在邊緣上找到自己的道路前行。她將自己的邊緣性轉變爲無拘無束的個人獨創性。許多貧窮藝術家過於執着於自我,甚至有些自滿,而梅爾茲卻始終力圖在藝術中展開溫和、親密的相遇。她的作品都是寄寓於家庭生活的積極內容。梅爾茲堅定地拒絕被稱爲女性主義藝術家,即便如此,她的獨立性使她成爲女性主義分析的理想化身。她揭示了限制所在,然後去衝破限制。她將自己和世界的摩擦變成了輕快的敘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圖片來源於澎湃新聞及網絡)\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4086383962690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