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AYRoMOCl6sQbT\" img_width=\"640\" img_height=\"76\" alt=\"今日頭條丨閩西“一大”鑄豐碑,紅色基因永傳承\" inline=\"0\"\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TkILDF31qK9\"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80\" alt=\"今日頭條丨閩西“一大”鑄豐碑,紅色基因永傳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中共閩西“一大”舊址——蛟洋文昌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探索道路,文昌閣外分田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盛夏,蛟洋文昌閣,一羣又一羣的黨員幹部、學生前來參觀學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早在1928年6月,上杭蛟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了農民起義,它和龍巖後田、平和長樂、永定等地的農民起義暴動一起被稱爲閩西四大暴動,成爲閩西土地革命開端,促進了閩西革命鬥爭的迅猛發展。1928年7月15日,中共閩西臨時特委在永定金砂古木督“崇德樓”宣告成立,從此,閩西各地的黨組織有了自己的堅強領導核心。到1929年3月,閩西成立中共閩西特委1個,縣委5個,區委8個,特支1個,支部72個,黨員755名,佔全省黨員總數的56%。\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TkIgHvPXFXD\"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12\" alt=\"今日頭條丨閩西“一大”鑄豐碑,紅色基因永傳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1929年5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第二次進入閩西,閩西各地的農民運動如烈火熊熊燃燒起來。1929年7月前後,初步形成了以上杭古田蛟洋、龍巖大池小池爲中心區域的閩西革命根據地。同時,龍巖、永定、上杭、長汀、連城、武平六地之間紅色區域不斷發展壯大,縱橫300多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9年6月22日,紅四軍在龍巖城召開了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毛澤東的紅四軍前委書記一職落選,暫時離開了紅四軍領導崗位,到閩西地方指導中共閩西特委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9年6月27日,根據毛澤東和紅四軍前委的建議,中共閩西臨時特委發出通知,準備在上杭蛟洋文昌閣召開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7月8日,毛澤東偕同蔡協民、譚震林、江華、曾志等人起從龍巖出發,前往上杭蛟洋,作爲紅四軍代表出席中共閩西“一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這樣,毛澤東一腳踏進了蛟洋文昌閣。文昌閣巍峨的身姿矗立於阡陌間。這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寶塔式建築,主閣外觀六層,內四層,採用具有中國建築特色的“懸臂樑”結構,加上飛檐翹角,中國建築特有的美在它身上完美體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29年7月10日這天,蛟洋文昌閣格外熱鬧,來自龍巖、永定、上杭、長汀、連城、武平等縣代表60多人陸續抵達,代表全閩西黨員2300多人(約佔當時全省黨員總數的三分之二)來此參加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在這次大會中,毛澤東十分注重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給60多位中共閩西“一大”代表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會原定於7月11日開幕,但毛澤東在與代表們交談時,得知他們並不十分了解閩西及當地的實際,於是建議鄧子恢讓代表們先回去作一個星期的調查研究。與會代表分赴各地就土地、政治、黨務、武裝羣衆、政治組織、物價、工農業等方面進行廣泛深入的調查。7月20日,完成了調查研究任務的代表們重聚蛟洋文昌閣,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才正式開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共閩西臨時特委書記鄧子恢在會上作了工作報告,總結了兩年多來閩西人民的革命鬥爭經驗與教訓,並作了《政治決議案的報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澤東爲這次大會傾注了大量精力。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親自參加並指導的地方級黨的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上,毛澤東作爲紅四軍代表作了指導發言。他闡明瞭中國革命的特點,高度讚揚了閩西人民的革命鬥爭,指出閩西黨組織今後的任務是爲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與贛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建立中心工作區域。他提出了實現鞏固和發展閩西紅色根據地這一重要任務的3個基本方針:深入地進行土地革命;徹底消滅民團土匪,發展工農武裝,有陣地、波浪式地向外發展;發展黨,建立政權,肅清反革命。他認爲,閩西實現這一戰略有6個有利條件:羣衆基礎好;有經過領導武裝鬥爭的有戰鬥性的黨組織和2000多名黨員;有人民的武裝力量——地方紅軍、游擊隊、赤衛隊;有足夠的糧食,可以維持軍需民用;有有利的地形,崇山峻嶺,地勢險阻,宜開展游擊戰爭;地處三省邊界,敵人統治力量薄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共閩西“一大”的召開,是閩西探索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的一個重要節點。在這裏,毛澤東勾畫了一幅“農村包圍城市”藍圖,他關於“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向“農村包圍城市”理論邁上了重要一步。中共閩西“一大”涉及的問題,不只是侷限於閩西,而是立足閩西,面向周邊,着眼於以贛南閩西爲中心的大工農武裝割據局面——中央蘇區的創建問題。就像張鼎丞所說的:“毛澤東同志對閩西革命的指導是有全局性意義的”。中共閩西“一大”通過的《政治決議案》《土地問題決議案》和《蘇維埃政權決議案》《關於共青團決議案》《關於婦女問題決議案》等八項決議,對於國內形勢的分析,對於閩西土地革命歷史經驗的總結,對於今後閩西鬥爭的總方針以及蘇區建設、土地政策的確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鞏固提供了借鑑。它創造的許多經驗都具有普遍的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TkIvIr8xuWn\"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52\" alt=\"今日頭條丨閩西“一大”鑄豐碑,紅色基因永傳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當毛澤東那濃重的湖南口音迴盪在蛟洋文昌閣,與會代表們的眼界隨之開闊,閩西乃至整個中央蘇區革命事業的境界在此獲得了一次整體提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深諳中國國情的毛澤東曾對美國記者斯諾說:“誰贏得了農民,誰就會贏得中國,誰解決土地問題,誰就會贏得農民。”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土地問題決議案》閃爍着革命領導者的智慧光芒,也折射了共產黨人爲民生孜孜不倦的探索之路。它是在黨的土地政綱的基礎上,吸收了毛澤東在井岡山時期以及閩西黨組織1928年以來領導土地革命的經驗教訓而制定的。它創造性地發展了井岡山、興國的土地政策,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路線和主要政策就此不斷完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聲聲驚雷,奏響了土地革命的壯麗詩篇。中共閩西第一次代表大會後,閩西各地的土地革命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形成欣欣向榮的燎原之勢,閩西50多個區、600多個鄉村進行了土地改革,約80萬農民獲得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第一次踏實地耕耘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這對於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和鞏固來說,意義極其深遠。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閩西領導的土地革命有效地解決了農民所關心的土地問題,贏得了閩西農民階級長期而堅定的支持,使得閩西革命鬥爭“二十年紅旗不倒”,最終取得了革命的成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也就是在這一年秋天,毛澤東以浪漫主義情懷和革命豪情揮毫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清平樂·蔣桂戰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閩西是幸運的,一段特殊年代的歷史被定格在了毛澤東豪放的詩詞中。而蛟洋文昌閣,從一處舉辦鄉試、祈福膜拜的場所,融入到戰火詩情,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轉型,在它極富中國特色的優美的外觀上,多了一層豪邁;在美的內涵上,也就多了一分壯美。\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TkJ91Pxodeu\"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624\" alt=\"今日頭條丨閩西“一大”鑄豐碑,紅色基因永傳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新崛起的蛟洋坪埔小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初心不忘,紅色土地再發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19國道從蛟洋集鎮穿行而過。近處,就是中共閩西“一大”召開地蛟洋文昌閣;遠處,就是三年游擊戰爭重要據點雙髻山。紅軍主力長征後,中共上杭縣委等黨政組織和中國工農紅軍代英獨立營等紅軍武裝在蛟洋雙髻山建立遊擊根據地。譚震林、張鼎丞、鄧子恢等領導人民堅持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雙髻山成爲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據點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蛟洋村完好地保存着文昌閣、蛟洋烈士紀念碑、閩西紅軍醫院、蛟洋暴動遺址、蘇維埃政府舊址、蛟洋農民銀行遺址,以及朱德舊居和羅瑞卿舊居等諸多革命歷史文物遺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當地黨史記載,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蛟洋有3000多人蔘加紅軍和地方游擊隊、赤衛隊。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斗爭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有220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九十年光陰似箭,再度回顧這段歷史,風雲激盪的革命歲月在這裏留下串串足跡。紅色文化和革命基因如何更好地留存和傳承?\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TkJO1Uz6L1i\"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408\" alt=\"今日頭條丨閩西“一大”鑄豐碑,紅色基因永傳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蛟洋集鎮全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蛟洋鎮黨委、政府着力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做好蛟洋紅色文化的宣傳工作,注重總結提煉和打響蛟洋紅色文化品牌,從而推動蛟洋經濟社會發展,提升蛟洋人民的幸福感。”蛟洋鎮黨委書記丘小林介紹說,從去年開始,蛟洋鎮開展“學蛟洋紅色史,做蛟洋好乾部”主題實踐活動。在蛟洋鎮,凡是35週歲以下的機關年輕幹部人人會講蛟洋紅色歷史。重要節慶日,蛟洋鎮黨委組織全體機關幹部職工、新吸收的預備黨員、各黨支部書記到中共閩西“一大”舊址、蛟洋紅色記憶長廊進行現場教學;當地中小學也定期舉辦類似現場教學活動。引領全鎮機關幹部職工和師生重溫蛟洋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輩,進一步傳承好紅色基因。該鎮組織編印了《紅色蛟洋》《中共閩西“一大”決議案》《中共閩西“一大”史料彙編》等書籍,作爲革命傳統教育的本土教材,中共閩西“一大”等豐富的紅色文化內容成爲當地源源不竭的精神財富和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增強黨性教育,致力鄉村振興”,蛟洋鎮黨委還成立了鎮一級黨校,成爲黨員教育培訓的主陣地。自2018年黨校成立以來,共舉辦集中教育培訓6次,涉及紅色文化、農業科技知識、村集體經濟、黨風廉政建設、村級規範化建設等專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蘇區幹部好作風,自帶乾糧去辦公。日着草鞋幹革命,夜提燈籠訪貧農。”這是昔日蘇區幹部深入羣衆的寫照。如今,蛟洋鎮在全市首創夜間流動講堂。夜間7點至9點,村民空閒之餘,由1位鎮主要領導擔任主講,2位其他副職領導或部門負責人輔講的“1+2”講課模式在蛟洋各村鋪開,脫貧攻堅、農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態環保、移風易俗、人居環境整治等等,只要與農民利益密切相關的話題,都作爲講堂內容。鎮領導幹部也以此爲契機,進村入戶開展一場場調查研究。目前,全鎮已舉辦16個村的夜間流動講堂。\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Tkd1CBeWnfF\"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582\" alt=\"今日頭條丨閩西“一大”鑄豐碑,紅色基因永傳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蛟洋工業區外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傳承是爲了更好的發展。在上杭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的支持下,蛟洋工業區內企業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目前,共落戶大型企業10家,總投資規模達100億元以上,初步形成以銅、金等有色金屬冶煉及硫、磷、氟化工等相配套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並繼續向銅金銀精深加工及硫磷氟等精細化工方向發展,實現企業環環相扣,廢液、廢渣、廢氣“喫幹榨盡”,成爲生態環保園區的榜樣。2012年蛟洋工業區被列爲福建省“十二五”循環經濟示範點園區。2018年,園區產值達273億元,稅收5億元,利潤8.5億元,成爲閩西金銅產業鏈條中重要一環。如今,蛟洋鎮緊緊圍繞龍巖市委、市政府“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年”活動要求和“古蛟組團”發展思路,全力推動經濟社會上新臺階。今年1—6月,全鎮預計實現經濟社會總產值153.9億元,工業總產值137億元,增長1.29%;農業總產值2.95億元,增長9.25%;財政總收入519.34萬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9262元,增長10.5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發展是爲了更好地惠及民生。今年4月,蛟洋鎮黨委充分發揮轄區企業多的優勢,積極爲村企牽線搭橋,深入開展“村企共建”活動。全鎮25個村至少有一家企業“結親”,形成“一村一企”“一企多村”幫扶共建模式。“村企共建”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黨的建設、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基礎設施、脫貧攻堅等方面,採取在村莊建設企業黨建實踐基地、以商招商等共建方式,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強村級“造血功能”,幫助貧困戶脫貧,實現強企富村、共同發展。\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9TkdO61tT5Oc\" img_width=\"1080\" img_height=\"720\" alt=\"今日頭條丨閩西“一大”鑄豐碑,紅色基因永傳承\"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蛟洋集鎮街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放眼文昌閣周邊,昔日田間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大道。去年,蛟洋鎮完成文昌路道路改造、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沿線道路綠化、夜景亮化、店招改造一期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完成,全鎮9條“四好”農村路開工改建,羣衆人居環境煥然一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不忘初心,方能砥礪前行;踐行使命,才能再創輝煌。九十年過去了,中共閩西“一大”在新的歷史時期依然閃爍着燦爛光芒。它和古田會議精神、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精神一樣,成爲閩西老區人民寶貴的紅色資源和精神財富。中共閩西“一大”堅持調查研究、聯繫實際的工作方法;堅持團結協作、重在實踐的工作態度;堅特實事求是、勇於創造的工作作風;堅持以民爲本、服務人民的革命品質等等,在新的歷史時期仍具有重要的借鑑作用和指導意義,也必將激勵和指引閩西老區人民開拓創新、奮勇爭先,譜寫新的時代篇章。(林斯乾\u002F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鍾毅康 編審:楊其先 監製:張鋒育\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KbqPAQGEf3j31\" img_width=\"650\" img_height=\"325\" alt=\"今日頭條丨閩西“一大”鑄豐碑,紅色基因永傳承\" inline=\"0\"\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23790264592026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