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簡介】

馬新童,男,中醫全科副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臨牀特聘教授,馬新童中醫傳承工作室、馬新童中醫研究院創建人。對歷代各家中醫經典著作進行了廣泛研究,熟諳《傷寒雜病論》現存各版本和歷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潛心研究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深得其精詣,主要研究方向:中醫經典的系統研究與臨牀應用。在二十多年的臨牀實踐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參,神氣形同調,病脈證並治”的獨特學術思想體系,強調“臨證觀象”、“中觀正見”,擅長結合現代疾病特點靈活運用古方,尤其通澀和三法治療心腦疾病、體質狀態調整方、調神開心湯、腫瘤系列方等有獨特之處。

世界中醫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臨牀特聘教授,北京市中醫藥文史研究會學術一部主任,中醫協會皮科分會理事,深圳頤仁中醫基金會首席顧問,深圳經方協會名譽會長,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首席中醫健康顧問。特邀在博愛堂、葆德堂、孔醫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區限號出診。

如何認識厥陰病?衆說紛紜,運氣裏厥陰風木,這就更大了。那麼,我們是不是要回到古人對世界的認識呢?古人認爲整個世界——“先天氣化形,後天形寓氣”,這在《醫宗金鑑.運氣篇》裏面寫得非常清楚。希望大家有時間去看一下。厥陰,如果細細分,它不光是運氣的問題,還有髒、腑、經各個層面不同層面的問題。

今天有幾個患者前來就診。我們看了,三分之二都是厥陰病。我們分別用了烏梅丸合桂枝茯苓丸這個搭配,這種合方的技巧。用完這個方子之後呢,我囑咐她,再用一個方子,就是用二仙湯合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湯和百合地黃湯。形成了一個圍絕經期綜合徵的方子,我們把它叫做更年養髒湯。先服那個方子,再服這個。我總結出這十個字,看病是幹啥?——“看病就是觀象”。望人這個形象,脈象,舌象,對吧?它全是象,看病——觀的就是象,“看病就是觀象”。“治病就是用圖”,可參圖。

就是這個圖,我把它叫做中醫的法式圖,所有五和六的東西全部在圖裏面了。這個圖,我給大家做個介紹。如果不解釋這個圖,後面的內容根本無法聽。那麼,我們從左邊開始看,大家看,東方甲乙木,厥陰肝,風木,包括這個附着的膽,它裏面是血。我們往這邊看,南方丙丁火,少陰,心和小腸相表裏,君火,它旁邊寫的,“心包代君來行事”,對吧?少陽——三焦相火。胃是陽明燥金的一部分,那麼它裏面是津,脾土、太陰溼土,它裏面藏着液。有人說,“馬老師,你這個地方從哪裏來的?”——“脾不能爲胃行氣津液”,何意也?“津液”二字,脾不能爲胃行氣津液,清者入胃,濁者歸脾,津液一分爲二,就是這麼分了。大家再看看,當我用這種方法推斷的時候,發現臟腑在十二經絡的循行當中,陽明經就主津。大家好好去看,如果說你的理論是正確的,你從哪個角度看它都正確地。如果你是錯誤的,就格格不入。陽明燥金是肺,大腸,庚辛金,藏的是氣。北方,壬癸水,太陽寒水。這樣就把木火水金土五行,肝心脾肺腎五臟、六腑,以及所有的中醫的相關的東西,基本上都拉到這裏面來了。

這個圖豎着看,“精氣神”,這三個字大家看到沒有?橫着看,“氣血津液”,大家看到沒有?人體無非就是這些東西。經絡再分十二那就是更細的了。這個圖已經把中醫上所有的東西,對人體來說能夠用到的東西,基本上都拉到這裏來了。那麼,爲什麼要這樣講呢?我們以簡馭繁。《黃帝內經》很厚的,你讀去吧!你讀上十年二十年,裏面還有新東西呢!你讀《傷寒雜病論》吧,你讀去吧,一共有十個版本呢,我們把所有的東西,用以簡馭繁的方法告訴大家。“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無非我們醫生就是運用這些規律治病而已。所以說,要想成爲一個名醫簡單,出名的醫生很簡單,培訓一下,你會用幾個方,很快就會成爲名醫了。但是想成爲明白的明(明醫),得一輩子,一輩子不一定能行,很難。

舉個例子,我給大家經常舉的例子。大家看這個電視,或者電腦,裏面程序很多吧?很複雜吧?海量信息吧?但是一個小孩子都會操作。他先把電源一插,一按,電視變彩色了——啪,1頻道,中央1臺——啪,2頻道,中央2臺——啪,3頻道,中央3。 簡單不簡單?小孩子都能操作。但是整個線路、迴路怎麼構成的你知道嗎?爲什麼會出現這些東西我們是不知道的。所以說中醫要想興盛,第一步要學會按頻道,會方證對應的醫生。但是,當遇到真正的疑難雜症的時候,當我們不能解決的時候,必須往回走,它的原理在哪裏?比如說,小孩按1頻道,畫面沒出來,聽見啪的響了一聲,按2頻道畫面仍然不出來,整個屏幕都花了。這時候要找誰?找維修人員——過去一看,哎呀,很簡單,就是晶體二極管破了,換個就好了。這個需要高級工程師去研究。

我們今天閒話休提,言歸正傳。我今天選了幾個方子有《傷寒雜病論》裏面的方子,有的不是,但是屬於厥陰的方子。我們先來開始講烏梅丸和大溫脾丸。這兩個方子一個來源於《傷寒雜病論》一個來源於《千金要方》。但是我們把《千金要方》打開的時候,張大昌先生說的《千金要方》。但是我打開去找的時候發現沒有。他把《千金要方》進行一個非常完美的化裁。可以說,這兩個方子——千古奇方。要想真正知道厥陰的奧祕,就從這兩個方子下手,可以看到它的端倪。

烏梅丸,烏梅300枚,細辛六兩,乾薑十兩,當歸四兩,黃連十六兩,人蔘四兩,黃柏六兩,桂枝六兩(去皮),蜀椒四兩(出汗)附子六兩炮去皮(上十味,(共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 中與蜜杵 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到後面……今天**老師還講了後面用米,蒸五斗米,放下面蒸。你看看大溫脾丸,它是怎麼去做的?張大昌先生在他的醫論集裏說:“中焦之方,脾胃是用,主在消化。所謂消者,以除糟穢也,化者,蒸其清精上升以爲營衛也。此是陰陽交混之處,故其方極難撰定,再三思之,唯《千金》溫脾丸堪備職耳。錄其方如下”。這個學貫古今的張大昌先生,對這個方子的擬定,也是煞費苦心。它用大黃、黃連、黃柏、吳茱萸、桂心、乾薑、附子、當歸、細辛、神曲、麥芽。這個麥芽和米下面蒸,一共是十一味藥。而我個人考證的時候,如果神曲和麥芽合成一個麯,比如說薯蕷丸當中的麯,一個麥右邊一個曲的時候,剛好是十味藥,和我們的烏梅丸是天然的匹配。“馬老師,您這句話,我怎麼聽不明白啊?”——“好,我們聽明白一下”。

大家看看烏梅丸,我剛畫了一個法式圖。有些人說:“馬老師,您講的好難”。畫圖還不簡單嗎?畫圖你要看不懂,那我沒法講了。“肝心脾肺腎”這幾個字大家都看到了吧?斜着看,“上焦、中焦、下焦”看的很清楚吧?那麼,烏梅丸不就十味藥,我把它們都放進來,剛好東南西北中各佔兩味。一陰一陽,夫妻配對,你看多完美啊,若合符節。沒法再加,十味藥。而十味藥正好是厥陰篇最高的了(藥味數),超不過十味藥。大家可能會說:“馬大夫,您講的不對”。溫經湯是十二味藥。我後面會給大家提到,我當時的猜測應該是十味藥,而不是十二味藥。我猜測以後呢,不幸被我言中。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溫經湯當中沒有半夏和麥冬。我們先猜測它可能是這樣的,後面發現果然是這樣的。

那麼,我們講爲什麼後面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後面會給大家講的。今天我希望我們研究完這堂課以後,學習完這個法式圖以後呢,最起碼開烏梅丸這個方子絕對不會把藥給遺漏的。左邊肝膽—當歸、烏梅,毫無疑問,因爲當歸是血;黃連、桂枝—心、小腸;脾胃,脾是乾薑,胃是花椒。“哎呀,馬老師,花椒爲什麼放在這呢?”——花椒,其色花,火生土的象。胃,是哪裏所生,心火所生。脾土何處所生?命火所生也。一個叫真土,一個叫凡土。按照道家理論來說。

我們通過研究古人的東西發現,它就是按照剛纔我說的這種法式,於是我就把它羅列在這裏。肺大腸,用人蔘和細辛來放入。人蔘可以補肺氣對吧?那麼,細辛可以去陳寒。黃柏和附子這種搭配比比皆是,比如說,有一個方子黃柏和附子一起用的,我們叫平調的方法。比如說,潛陽封髓丹當中黃柏和附子是不是平調的方法呢?——是。其實它鼻祖在哪裏呢?烏梅丸早就好了。剛纔的圖,同樣畫一下。我把烏梅換掉,換成了吳茱萸。我們把桂枝換成肉桂,古人認爲桂枝和肉桂是同一類,只是取的部位不一樣而已。我把花椒去掉了,換成了神曲。我們把人蔘去掉了,換成了大黃。別的藥沒有變,一二三四,變了四味藥,還有一味藥,勉強說變了五味藥,這個整個法式圖,烏梅丸背後的法式,被我們通過這個圖破譯了,推導出來了。它就是河圖,它就是我們中醫的法式圖。我剛前面發的那個。我們把它們放在一塊,大家來看一看啊。大溫脾丸,聽到它的名字,它走的是什麼?它走的是臟腑這個學說,它不是走的六經(這個學說),這按名字來說,對吧?“大溫脾丸”聽這名字。

(待續)

整理 | 譚傑

校對 | 關瑞花

編輯 | 關瑞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