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BfnKLFNg8dqu\" img_width=\"405\" img_height=\"270\" alt=\"四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場場攻堅戰 瞄準污染防治“硬骨頭”\"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成都平原眺望遠山,藍天映襯下,美輪美奐。本報記者李向雨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上半年,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戰略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我省首次將涪江流域納入專項執法檢查範圍,與岷江、沱江共同作爲全省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新戰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川南地區大氣污染情況十天通報一次,每季度召開一次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分析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成都、雅安等地甚至邀請院士專家直接到現場“蹲幾天”,集中研判,找準癥結,精準發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省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發現問題、移交信訪問題實行季調度和季通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戰績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省87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佔比88.5%,同比上升6.9個百分點;10個出川斷面均達到國家考覈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藍天增多,今年上半年,全省優良天數比例爲87.3%,同比增加3.1個百分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截至6月底,89項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已整改完成47項;國家移交的20個長江生態環境問題,已整改完成6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看到河灘上的白鷺了嗎?多少年沒看到了,經過治理後,現在河水越來越清澈,我每天傍晚都要來河邊散散步,活動一下筋骨。”7月22日,自貢市榮縣旭水河邊,市民盧濤用樸實的話語,訴說着家鄉生態環境的可喜變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旭水河屬沱江水系,是我省水污染防治的“硬骨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沱江、岷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斷面分別佔比81.3%、90.9%,且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斷面;全省87個國考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佔比88.5%,同比上升6.9個百分點;10個出川斷面均達到國家考覈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藍天也在增多。今年上半年,全省優良天數比例爲87.3%,同比增加3.1個百分點。雅安、遂寧進入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前20名,雅安、自貢、遂寧、廣安和南充進入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前20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背後,究竟有何祕訣?□本報記者殷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焦點\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打硬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大氣治理主攻成都平原和川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水污染防治緊盯岷江、沱江、涪江\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川南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但川南地區的空氣質量卻令人“揪心”,是我省大氣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據顯示,去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50微克\u002F立方米以上的有3個市,兩個在川南。“可以說,川南地區的大氣質量改善了,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的‘扣’就解開了。”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於會文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樣的背景下,2月28日,我省召開全省環境保護“一號工程”川南地區動員會,正式把川南地區的大氣質量改善與成都平原一併納入全省環境保護“一號工程”。“這意味着,我省對川南地區大氣質量開始實施集中攻堅,全力打贏這場硬戰。”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趙樂晨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衝鋒號吹響。但川南4市大氣質量改善有何良策?怎麼推進?卻是一道難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月謀劃之後,路徑逐漸清晰——川南4市在認真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同時,要突出工業、機動車、揚塵“三大污染源”治理,聚焦產業、能源、運輸、用地“四大結構”,從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等方面鐵腕治霾,同時加快空氣質量微站、超級站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我們已建成64個大氣網格化監測點、2個雷達監測點、1個組份站及大數據平臺。”自貢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趙磊告訴記者,通過開展“散亂污”綜合整治,推進秸稈全域禁燒,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持續水泥行業深度治理等工作,自貢市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自貢市PM10、PM2.5濃度分別下降9.0%、13.1%,優良天數增加23天。7月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狀況,自貢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7。內江也傳來喜報,今年6月,內江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19名。“這樣的‘成績單’,增強了我們持續改善川南地區大氣質量的信心。”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昝學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說藍天保衛戰的硬戰在成都平原和川南地區,那麼碧水保衛戰的重心則是岷江、沱江和涪江流域。去年,我省選取岷江、沱江流域開展強化督查,今年,則首次將涪江流域納入專項執法檢查範圍,與岷江、沱江共同作爲全省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思路既定,舉措頻出。3月11日,我省印發《岷江、沱江、涪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方案》,明確將岷江、沱江、涪江流域2018年考覈不達標斷面、未達優良水質斷面、部分不穩定達標斷面所涉相關區域納入檢查範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一個半月三輪次的專項執法檢查工作後,檢查發現環境問題點位396個,存在環境違法點位98個,全部移交當地政府及時處理,解決了一大批羣衆身邊的水污染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出新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加密監測通報定期分析研判,院士專家直接到現場“蹲幾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既要有啃硬骨頭的決心,也要有紮實有效的新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瞭解到,今年我省加密監測通報,定期分析研判。比如,川南地區大氣污染情況十天通報一次,每季度召開一次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分析會,“其目的就是摒棄‘等、靠、要’思想,早提醒、早預警,把問題一個個儘早解決。”昝學軍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水污染防治同樣加密監測力度。比如,今年我省在瓊江流域設置17個斷面,做到一旬一監測,基本實現影響瓊江水質的一級支流、二級支流監測點位全覆蓋。“通過這樣的舉措,深入查找瓊江污染原因,爲精準治污提供支撐。”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芮永峯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邀請院士專家來川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成都、雅安等地甚至邀請院士專家直接到現場“蹲幾天”,集中研判,找準癥結,精準發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針對雅安市水泥、無機化工等產業對大氣污染均有貢獻的現狀,院士專家建議,雅安可以以建材、有色、無機化工、機動車、揚塵等污染源爲重點,深化污染源管控;遂寧市的重點污染源以揚塵、燃煤鍋爐、磚瓦、化工、秸稈燃燒爲主,則建議當地推進多污染源綜合控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證明,院士專家的建議堪稱“金點子”,今年上半年,雅安、遂寧的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分別位居第16名和第20名,在全省排名前兩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關注的是,當前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源對大氣質量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今年我省也加大了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管控力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非道路移動機械包括裝載機、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吊車等,主要以柴油爲燃料,“相比常規道路交通工具,非道路移動機械往往功率更大,在燃油等能源消耗方面更加突出,對環境的污染也更嚴重。”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相關負責人介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此,我省大部分市(州)已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如綿陽將綿廣高速公路(磨家樞紐至東林樞紐)、綿遂高速公路(東林樞紐至永明樞紐)等區域劃定爲禁用區,對排放不合格的依法責令改正,並處罰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各市州也頻出新招。宜賓市每週召開大氣攻堅交賬會,並出臺《宜賓市大氣污染有獎舉報暫行辦法》;自貢市建立網格監管體系和動態清零制度,完成近千家“散亂污”企業整治驗收;雅安市制定出臺《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深入實施“清河”“護岸”“淨土”“保水”四大行動,第一季度在國家地表水考覈斷面水質量排名中位居全國第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強整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以最大的決心、最嚴的要求、最實的舉措推動各類問題整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被通報至今年6月30日,綿陽市安州區共消納磷石膏32.72萬餘噸,神龍重科、路林化工封存磷石膏內轉172.3萬餘噸。”上述數據表明,我省正以最大的決心、最嚴的要求、最實的舉措推動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整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11月16日,生態環境部官方網站發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典型案例,通報指出,綿陽市安州區存在磷石膏堆場環境問題整改推進不力等問題,當地隨後即制定整改方案,半年時間過去,整改已初見成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我省各地動真碰硬抓整改的一個生動案例。類似例子不勝枚舉,眉山市探索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分級約談問責制度,明確底線強化問責;德陽市每季度通過暗查、暗訪、暗拍方式製作生態環境突出問題警示片,在市政府常務會上播放,要求相關問題屬地主要負責人進行述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今年起,我省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發現問題、移交信訪問題實行季調度和季通報。“對整改措施推進滯後,尚未影響整改任務完成的,我們將制發督辦函、預警函、提示函,督促加快整改推進,今年已印發相關函件33份。”省環保督察辦公室主任甘曉英表示,目前,我省已根據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發現並移交的線索,追責問責228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察暗訪不間斷。今年我省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即: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抽查各地整改進展,督促整改落實,並會同生態環境部西南督察局對環境質量反彈的部分市(州)進行重點督察,共現場覈查問題點位389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拳之下,效果顯現。截至6月底,89項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已整改完成47項;國家移交的20個長江生態環境問題,已整改完成6個;自查發現的169個長江生態環境問題,已整改完成27個,其餘正有序推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我省已完成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整改方案編制工作,並於6月20日以省委省政府名義上報國務院。方案將反饋意見梳理爲66項整改任務,並按照“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部門管行業”的原則,明確了責任單位和督導單位,確保問題整改高質量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值得一提的是,下半年我省將正式啓動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目前已完成專項督察方案制定,正開展前期摸底等相關工作,計劃於11月底前完成對10個市(州)的專項督察工作。“希望通過專項督察,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於會文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短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環境治理在精準上下功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環境治理,從來都是細功夫。生態環境關係着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人們對自己呼吸的空氣,入口的清水非常敏感,若有任何改善,都會引來廣泛關注、讚譽,同樣,如果環境治理中有任何細節上的不到位之處,也容易引來質疑和詬病。因此,環境治理決不能避重就輕,不能有大面上差不離就行的思想,而必須實實在在精準施策,多下細功夫、真功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上半年,我省能夠實現大氣、水質監控數據紛紛向好,正是下足細功夫、真功夫的結果。從邀請院士專家蹲點到加密監測頻率;從針對川南等重點地區攻堅到加大對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力度,一項項細緻實在的舉措幫助我省找準了環境治理關鍵環節,找到了啃下“硬骨頭”的新招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時候,越要提神加勁地幹,筆者以爲,當前公衆對環境治理的要求越來越精細,環境治理也應繼續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要進一步精準靶向,找準癥結,抓住關鍵,突破重點和難點,比如在治水上,在繼續將沱江、岷江、涪江這三江治理列爲重中之重的同時,也應持續加強對長江二級支流如渠江等的監測和治理。要精準施策,在環境治理中,既要喫好“國藥”,也要結合實際,用好“川方”,比如在應對重污染天氣過程中,應及時動態調整污染源清單,確保縮時降峯更加精準;要精準打擊,加強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不間斷地開展明察暗訪,通過強有力的舉措,讓偷排漏排的企業從明目張膽,變成提心吊膽直至聞風喪膽。\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5033404034913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