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大脑都是天生的想法制造机器,每天会源源不断的冒出出各种想法。想法或许是好想法,但做不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们或许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自己在大脑里突然产生了一个非常棒的想法,如果能够实现自己就会获得巨大的改变和收获。比如,如果实现就可以减肥15斤、挣很多钱、一战成名、获得心仪对象的喜爱.....

但最后,这些想法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原因就是自己并没有去做,或者是没有坚持做下去。至于为什么,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时机还没到,各项条件还不具备”

“自己还准备充分,为防止因准备不足而失败,还是等准备好了再去做,争取一次成功”

“最近有太多事要忙,完全没时间去做啊”

“尝试之后突然发现,好难啊”

......

OK,针对以上的一些理由,我想说:

请问,什么才叫时机到了,如何才具备开始做的条件?

请问,什么才叫准备充分了?这个不确定性的时代,你确定能做到准备充分吗?思考无止境,你永远也想不完,而且很多事也不可能一次就会成功。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况且,成天喊着很忙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忙或是无意义的瞎忙。真正的忙人,也不会把“我很忙”挂在嘴边。

很多时候,付出和回报都是对等的,很少有不需要付出就能获得回报的。而且只要你肯去尝试,肯坚持去做,成功后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光想不做呢?

关键词:懒、借口、胆怯、面子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懒,懒于行动。而拖延,就是无限期的准备。

还有就是因为害怕。很多事情没去做,看似是因为懒惰,其实是因为不敢尝试。因为尝试就意味着要选择、暴露、挫败、体现出自己无能等,会打破自己想象中的自恋,也会让别人看见自己的不行,丢面子。而以懒惰为借口,还能留一个“我能行,只是没去做”的空间。

各种理由,其实很多都是借口,给自己不做的借口。如果仔细分析,这些理由都不成立或者有解决办法,并非能成为阻碍行动的障碍。

对此,我们应该:

想到就去做,要立刻行动;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想的越久越多,顾虑就越多,阻碍自己行动的阻力就越大;借口虽好,但你不去做,永远不知道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早尝试,或许早失败,但可以早改进,也就会早成功。以小为始,快速迭代,用在这里也是对的。不做,后续的一切都不会发生,怎么看,“做”都要比“不做”更划算。

认识两位朋友,他们现在都在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行业里。 最近聊天中,当谈及他们目前状况时,他们都说了类似的话,“越学越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当他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是真的获得了很大的成长,真心的替他们感到高兴。这其实也是认知四个层级的第二个层级:知道自己不知道。

很多人,都想成为行业里的专家,但其实“专家”是个坑。《创业无畏》这本书里说过:所谓专家,就是那个只能告诉你什么事情不能做的人。但事实是,未必就真的不能做,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未来。

没有人是真正的“专家”,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专家时,就要离他远点了。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真正了解自己的工作,他就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专家”,因为他明白,要做要学的东西远比现在所能做到和知道的要多得多。只有这样,自己才会不断的行动、前进,而不是被“专家”的头衔所迷惑,止步不前。

最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因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说,但行动却非常差的人,说的漂亮,但在做上面却一塌糊涂。这会给别人造成一种错觉,错误的对我进行高估,但自己的实际价值却远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

所以,我最近给自己的口号就是“想到就去做”“行动、行动、行动,先动起来”,一是减弱自己懒惰的习惯,二是用行动真正的去检验自己的想法,获得成长。努力克制自己,不做一个只想不做的人。

参考阅读:

《创业无畏:指数级成长路线图》

《吴伯凡认知方法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