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情”字的漢語意義,可以瞭解到知情同意的醫患溝通中的心理學基本方法與技術:真誠、同理心或共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知情同意的概念上來看,知情同意中的情字的意義是情況,這裏作爲名詞意義的“情”是客觀和具體的,這個顯然需要醫患雙方有共同認知。

"\u003Cp\u003E作者:馬恩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臨牀診療或心理治療中的知情同意是指患者或其家屬對患者的病情和醫生據此作出的診斷與治療方案明瞭和認可。它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向病人提供作出診斷和治療方案的根據,即病情資料,並說明這種診療方案的作用、不良反應、危險性及可能發生的其他意外情況,使其能自主地作出決定,接受或不接受這種診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知情同意的概念上來看,知情同意中的情字的意義是情況,這裏作爲名詞意義的“情”是客觀和具體的,這個顯然需要醫患雙方有共同認知。然而,人對於事物的認知,本身又受認知者的知識、觀念及心理的影響,知情同意要形成醫患共同的認知,更依賴於醫患之間的交流。知情是一個醫患雙方充分交流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醫生單純向患者披露診療信息的過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知情同意中的“知情”一詞,知反映動作,情表達狀態。那知情同意中的“情”到底有些什麼樣的狀態呢?既然知情行爲定義爲交流,那麼知情的“情”字就賦予了什麼樣的心理學涵義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漢字的結構看,情是個形聲字,從心,青聲。青字是會意字,又從生,從丹。金文字形上面是個“生”字;下面“丹”是井字之變。“情”字“忄”旁反映的知情的重點是要知心,不知患者心理,何能叫知情。而“青”字的漢字意義也有茂盛的樣子,代表未成熟的農作物,加上與“青”字相關“丹”字的井字結構,是否意味着“情”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冰山下面、是難以把握的?也許只能以井觀井,以性度情。一個情字表明瞭人的心理是複雜的,也是容易發生變化的,也可能存在不成熟的情緒性。因此知情亦是要知心、知變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說文解字》中註解“情:人之陰氣有欲者。”意思是說,情,人們有所欲求的從屬於陰的心氣。 《呂氏春秋·上德》注“情,性也。”《說文》則說“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性情二字由性生情,以情應性,一陽一陰,成爲心理的陰陽二方面,缺一不可。醫患溝通知情也必然要知患者的性情,不知患者的性情,或者不能讓患者瞭解醫生的性情,都將難以讓患者真正去了解醫生想讓患者知的那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董仲舒說:“情者,人之慾也,人慾之謂情,情非制度不節。”《禮記》說:“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不學而能。《左傳》說:“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於六氣。”從古人對於情字的理解與解釋來看,知情絕非是診療情況的披露與交流本身,也非單純知識層面可以學習的東西,況且醫患信息常常是不對稱的。平等的交流譬如於學術交流,交流的雙方都是同行,信息比較對稱。而醫者是專業人員,患者多不懂醫,僅憑診療情況的生物學交流患者永遠也無法做到真正的知情。然而,如果能按漢字文化中的意象意義,醫務人員跟患者先做到性情相通,或者性情相同,醫患雙方均有了對彼此的高度信任,相信知情同意就變得簡單了,白求恩大夫和一直以來的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憑的就是醫患雙方的高度信任,而讓急救與急診工作的知情同意來得簡單,從而贏得患者的搶救與診療的寶貴時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漢字“情”通“誠”。預示知情同意的醫患交流必然是醫患雙方的真誠、真實的交流。莊子的《漁父》(莊子):“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末大儒王充《感虛篇》中也說:“精誠所加,金石爲虧,蓋誠無堅,則亦無遠矣”。意思是說凡是真心誠意達到的地方,金屬和石頭都會被毀壞,似乎在“精誠”面前沒有堅硬的東西,那麼也就沒有遠得達不到的地方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情”字的漢語意義,可以瞭解到知情同意的醫患溝通中的心理學基本方法與技術:真誠、同理心或共情。而要做到共情,還必然要有擅長傾聽的技術。在知情同意的醫患溝通中,作爲醫務人員可能更多地關注如何傳達診療情況的信息,儘管會想怎麼樣能讓患者接受,但常常因爲主客觀原因,缺乏傾聽,從而也不能深入同理心中去,以致共情不夠,而難以取得患者的共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知情同意的醫患溝通交流過程中,醫務人員一定要充分地運用社會醫學和醫學心理的知識與方法,而不能只憑借生物醫學的知識與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何在跟患者或其家屬簽署同意書時,會出現阻礙,或者簽署同意書後,遭遇患者或其家屬反悔或質疑,筆者以爲很多情況下是醫患雙方在“情”字上出現的偏差。知情同意是雙方共同同意,而不是一廂情願,也不是患者勉強或者不得不同意,而應該是主動、積極和自覺的同意。此時這個知情就實現了醫患雙方在情感上的高度同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紐倫堡法典》到《赫爾辛基宣言》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中的知情重在知,知是認知,是情況,引申出來的是認知法度。而從古人對於漢字“情”的系列註解,東方文化的知情應該重在情,情是情感,而不只是情況,引申出來的是情感倫理。知情同意與醫患者溝通,必然要先在“情”字上下功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句話,知情同意的醫患溝通一定是醫患雙方有情、同情與共情,然後方能做到到位的知情。如此知情,同意纔不會反悔和遺留難以把握的後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79683360047156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