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飞草长二月天

正月过去二月到,农历二月,是早春二月,历书上称“如月”,“如”是顺从的意思,“万物相随而出,如是然”。

二月对应古乐十二律的阴历夹钟。夹是左右相持,钟为礼乐之器,夹钟是指阴阳相杂、相持之声。姜夔词:“红妆艳色,照浣花溪影,绝代朱丽。弄轻风,摇荡满林罗绮。自然富贵天资,都不比等闲桃李。帘枕静俏,月上正贪春睡。”

二月的农时节气一是“一雷惊蛰始”的惊蛰,二是“绿杨飞急花枝俏”的春分。

“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的风是 ‘条风 ’”,条风也称“融风”,融冰雪、融冻土、融寒气,将“霜水”融成“露水”。所谓春日融融,春风融融。二月融冰之后,开始流“白萍水”,“杨花雪落覆青萍,青鸟飞去衔红巾”。莺飞草长的二月天气,开始迎接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到来。

二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桃之夭夭,使春色无限。

桃李是群芳领袖,桃之夭夭,美在娇羞妩媚,娇红中自有风情万种,春光无限就由她招摇而来。“深红粉白,无言忽笑,斗尽铅华半无力,烟脸嫩雾寰斜,肠断东风客。燕子欲来还去,满地愁狼藉。芳姿难得,韶光一片,嘱咐东君再三惜。东君,春神也。”辛弃疾词:“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便过眼,等闲输了,三分之一。昼永暖翻红杏雨,风晴扶起垂杨力。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暖日。”

二月的民俗多,二月初二,龙抬头,是指二十八宿中的青龙,它镇守东方,在上年“秋分”后潜渊,到二月初二跃出、腾起,春天就真的来了,春色为青,青是春色,也是生命色。二月二,龙抬头,下雷阵雨,这时下的迎春雨,雷是催促万物的号角,雨是滋润禾苗的雨露。古时,农人要在这天接雨水进水缸,称“龙水”,用此水煮饭,称“龙子”,下面条称“龙须”,但不能动针线,怕伤了“龙目”。

农历二月二,是孟子生日,初三日是文昌帝生日,初八日,是“芳春节”,是道教之节日。二月十二,是百花生日。“花光红满栏,草色绿无岸”,姑娘们在花枝上挂红布条,“扑蝶西园随伴走,花开花落,渐解相思瘦”。

花朝月夜动春心,二月十五是花朝会,春到此为半,百花都将竞放,春花烂漫的最美季节到了。此时,春风拂煦,春光迷眼,春意撩人,春心难耐。这一天也称“扑蝶会”,彩蝶纷飞,莺飞草长。这一天也是“挑菜节”,到野外挑马兰,挖野菜,吃春笋,尝春饼。青年男女双双对对去郊外游春、闹春、浪春。

农历二月二十二,是马王爷的生日,马王爷是天上的天马星,称“马神”,三只眼,四只手。驷马难追,是四匹马一起奔驰,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农历二月十六,是“黄姑浸种日”,浸种发芽,准备春耕播种了。黄姑是谁?“东风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黄姑是谁?是牵牛星。牛郎变成了黄姑,可能是牛郎织女换了工种,也可能是牛郎外出打工了,将种田的活交给了织女,农耕社会也搞起了男女平等。

正月拜年,二月种田。二月是农家赶集场的日子,也是春耕备耕的日子,更是青年男女“播种”的最佳季节,二月怀春冬月生,腊月农家添子孙。

欧阳修的《春分词》:“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愁孤睡。霹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本文节选自《农耕年华》

沈成嵩、王喜根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版

内容简介:作者将自身对农耕文化的丰富积累,对农耕、农村、农业、农民的深厚感情灌注到这部散文作品之中,那些即将消失的农耕形式或已然消失的农耕形式,在每一篇短文中得以保留,踩水车、推乌头、沤制草塘泥、打连枷、消夏……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书中还大量介绍了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时节气、农家菜肴、农村行当,乡土气息十分浓厚。

作者简介:沈成嵩,曾任江苏省金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金坛市文联主席、金坛日报社党组书记、总编辑。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江苏省民协、记协理事,江苏省县市区新闻中心工委副主任、秘书长,常州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喜根,现为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江苏经济报副总编辑。

本期编辑 | 蔷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