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7月16日,東昌府區柳園街道姚園子居民趙雪領到了自己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證書。\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4f05683435543cab592ac0fa82f59e0\" img_width=\"960\" img_height=\"640\" alt=\"聊城:農村集體產權是怎樣實現“三變”的?\"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事關鄉村振興、農民切身利益,難點、痛點、堵點多。改革至今,東昌府區691個村(居)開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且都完成了清產覈資、成員界定、資產量化、股權設置、成立組織等工作,界定成員602924人,頒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證書520個,佔比75.3%。通過清產覈資,東昌府區共清查覈實農村集體貨幣資金3.389億元,固定資產21.602億元,村集體組織土地面積86.98萬畝,其中耕地71.76萬畝,林地2582.01畝,經營性資產16.129億元,非經營性資產12.483億元。目前,97%以上的村(居)已完成產權制度改革任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strong\u003E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東昌府區以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爲目的,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發展了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增強了村集體造血功能,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改革須啃“硬骨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產權歸屬不清、成員界定不明、收益分配不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村集體產權不明,城鄉要素無法自由流動,農民進城心不順,資本下鄉心不穩。去年,農業農村部確定了2018年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山東全省入選試點。也就是說,咱們聊城每個縣(市、區)都是試點,農民變股東,家家能分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以來的三十多年間,農村人口有增有減,有進有出,但集體資產的權屬幾乎未動。產權歸屬不清、成員界定不明、收益分配不順……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個個都是“硬骨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利民居委隸屬東昌府區柳園街道,是典型的城中村。利民居委下設三個自然村,現有居民470戶、1500人,其中黨員39名,集體資產以經營性資產爲主,是全區擁有經營性資產較多的村(居)之一。隨着城鎮化的推進,村內的耕地已徵用完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村轉社區後,亟須新的經濟載體承接原有村集體資產的管理和運營。2017年,利民居委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和改革辦公室,通過召開會議、入戶走訪等形式,多方面徵求黨員、村民意見建議,研究制定了改革實施方案,出臺了股權享受對象資格認定辦法,目前已順利完成成員界定、清產覈資、股權量化等改革試點任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侯營鎮老鴨陳村會計陳思領說,該村主要資產包括大路、溝渠、坑塘、桌椅等,由村民代表負責清點,村幹部跟隨,這樣羣衆容易認可。全村選出20多位代表,從中又選出7人,進行丈量、登記等,長期參加改革工作。2016年開始摸底,形成數據後,村委簽字確認,然後報上級有關部門備案。目前,村裏的宅基面積均已丈量完畢。\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成員界定”有辦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根據“指導意見”,確定“界定辦法”,結果公開公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成員界定”工作是整個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一個環節。尤其是街道和園區中的“城中村”“城郊村”,情況非常複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東昌府區綜合整體情況制定了一個“指導意見”,各鎮(街道、園區)、村(居)以此爲基礎,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具體的“成員界定”辦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一個原則就是,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範、羣衆認可,統籌考慮戶籍關係、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等因素。同時,“界定辦法”要經過村民大會或者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按照“界定辦法”確定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也要經過村民大會或者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還要進行公開公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利民居民小組黨支部書記、利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武春生介紹,改革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人員一起,將人員名單提交股權享受對象資格認定小組,覈實後進行第一次公示。對公示期內提出異議的人員,投票表決,覈實後進行第二次公示。共公示三次,最終確定可以享受股權的人員爲979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出生於1946年的董建菊是利民居委肖莊人,她告訴記者,1982年初中畢業後,她到利民大隊百貨公司做營業員,目前在居委工作,是支部成員,從頭至尾參與了本次改革。她的感受是,居民很期盼這事兒儘快落地,針對落戶人員、獨生子女家庭等情況制定了相關標準,並對一些不符合條件的居民進行了妥善處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武春生說,股權享受對象資格認定中,他們尊重羣衆意願和民主決策,堅持公平公正、公開、規範操作原則,注重通過居民自治的方式解決問題。\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典型做法“接地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按照‘一村一策’分類改革,以解決實際問題爲最高準則\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按照‘一村一策’分類開展改革,以解決實際問題爲最高準則。”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方面要延續約定俗成的原則,村民比較認同。另一方面也要結合村情,纔不至於造成新的遺留問題,更易於推動。”武春生深有感觸地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關於股權管理,利民居委實行靜態管理,採取生不增、死不減,進不增、出不減的方法。股份集體資產量化爲股權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成爲了股東,集體經濟組織向股東出具股權證書,作爲其參與管理決策、享有收益分配的憑證。在靜態管理模式下,股權可以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流轉和轉讓,也可以繼承,但不能退股變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古樓街道鬥虎巷居委集體資產以經營性資產爲主,是古樓街道擁有經營性資產較多的村(居)之一。鬥虎巷人口較少、原空掛戶居民較多,由於拆遷空掛戶與原居民完全剝離,不存在利益矛盾與衝突。在區、街道改革指導組的指導下,村裏選舉成立了由21位村民代表組成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小組,起草了《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辦法》,成員“生增死減、進增出減”,在股權設置上爲可能新增的成員預留了部分股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鬥虎巷居委的成員初始名單經過了三榜公示,並由戶代表會議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並簽字確認,最終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21名,整個認定過程歷時1個多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村民同意,鬥虎巷居委設置了個人股、集體股,實行一人一股制。同時,創新設置了獨生子女股、預留股,即獨生子女戶多享受一個股份,全村共增加100股;預留80股,用於新增人員的股權變化。村集體經濟組織以戶爲單位向成員頒發了股權證書,作爲其佔有集體資產股份、參與決策管理、享受收益分配的有效憑證,農民成爲了股東。\u003C\u002Fp\u003E\u003Ch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公開透明“贏民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民主”體現得非常充分,結果非常明確,問題都拿到桌面上解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利民居委集體資產產權改革成員認定小組由34人組成。武春生說,他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大家瞭解清楚,改革的目的不是分資產,而是明晰產權。所以,制定改革辦法,不能站在自身的利益上考慮問題,出臺的政策,既得讓大多數人滿意,又不能侵犯少數人的利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鬥虎巷居委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清產覈資、股權設置等各個環節工作後,組織召開了鬥虎巷村(居)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成立大會,通過了《合作社章程》和《選舉辦法》,推選了股東代表,差額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和理事長、監事長,註冊成立了“東昌府區古樓街道鬥虎巷村(居)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獲得了市場主體地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侯營鎮經管站站長王玉娟說,該鎮老鴨陳村的改革做到了公開、公平、公正,村民代表行使權力,真正起到了作用。所有表格均在羣裏發佈,統一推進,不明之處由代表解釋。村委班子一心爲民服務,“民主”體現得非常充分,結果非常明確,出現的問題都拿到桌面上解決,老百姓沒有意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清點之初,該村複印了戶口本,以此爲準確定可以享受集體資產的人員。集體收入用於打掃衛生、空閒宅基平整、環境整治、租用機械、人工費用、購買除草劑等。老鴨陳村會計陳思領說,下一步,集體經濟有結餘後,他們將主要用於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重修排水溝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介紹,侯營鎮有64個村,各有各的具體情況,但資產確權、土地流轉等進展順利,爲下一步產權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摸清了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家底,界定了多年來含混不清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喚醒了“沉睡”的資源,實現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改革“三變”。東昌府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這一過程中,農民羣衆普遍認爲權益得到了保障,資產性收入增加了,福利待遇提高了,獲得感增強了,爲農民進城務工、經商、購房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解決了後顧之憂,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城鄉一體化的進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目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781328539720141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