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因爲沒有給同事隨份子,讓楊曉剛進公司就成了“名人”。原來,楊曉剛來公司幾天,就收到了同事的喜糖和喜帖。因爲剛來公司不久,連同事名字和人臉都對不上號,楊曉當天沒有出席對方的婚禮,也沒有隨份子。沒想到婚禮結束當晚就接到電話:責問不來出席婚禮也不隨份子錢是什麼意思。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7月26日《重慶晚報》)\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0a4e657cf214a3eaba16d4d7bf1d4e9\" img_width=\"400\" img_height=\"300\" alt=\"剛入職就遭遇“紅色炸彈”,道是有情卻無情\"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一般來說,無論是主動賀喜還是被動的所謂“隨份子”,雙方至少存在一定的親情、友情或是有生活工作上的交往。最起碼,也是彼此熟悉。如此,有些“隨份子”未必出於情願,但至少不會引起尷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報道中的楊曉剛剛入職沒幾天,就接到公司另一部門同事送來的“紅色炸彈”,邀請她參加婚禮。按照這位同事的意思,自己舉行婚禮,給全公司所有同事都送了喜帖喜糖,楊曉雖然剛入職,但都發了就她沒有,的確不太“禮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發喜帖不同於一般的聚餐請客,之所以被戲稱爲“紅色炸彈”,就在於對方赴宴送祝福分享喜悅的同時,還必須隨上幾百甚至上千元的“賀禮”。另外,喜帖本身也承載着彼此之間應有的親情、友情等諸多情感元素。楊曉剛剛入職,作爲另一部門的“同事”,彼此之間既沒有工作生活上的任何交集,甚至連名字和人臉都對不上號,這樣貿然將喜帖喜糖放在其辦公桌上,表面上看是“尊重”和“禮貌”,但實際上有些強人所難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社會上普遍對“紅色炸彈”抱有反感,但對必要的“隨份子”,人們還是理解且能夠接受的,但前提是彼此要有情感因素爲基礎,通過傳統婚俗的“禮尚往來”,進而增進親情、友情和相互之間的友誼。應當說,喜帖蘊含更多的是“情”而不是“禮”,將喜帖送給“陌生人”,非但得不到良好祝願,反而讓喜帖失去了原本內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顯然,類似剛剛入職就被“炸”已經不是孤例,遇到某些“吉日”來臨,甚至會“紅色炸彈滿天飛”。飽含親情、友情、禮儀文化的“賀喜請帖”,也因爲夾雜着更多的“逐利元素”,徹底“變了味”。在筆者看來,濫發喜帖纔是對他人的不禮貌、不尊重,慎重選擇發喜帖對象,把自己的幸福分享給願意接受、樂意接受的親朋故舊、同學友人,以及要好的同事,纔是婚禮正確的打開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燕趙都市報 朱永華)\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網友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停在原地——你可以給新同事發請帖,畢竟以後會相處。但你們根本不認識,至少也應該當面邀請,否則別人怎麼知道你是誰。至於人家不來參加,也不隨份子錢,你還打電話去質問就可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糟老頭——換作我,我也不會去的,畢竟不認識,我幹嗎要去?誰去誰尷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VET3——同事之間請關係好的就行了,幹嗎非得廣撒網,其實很多都不願意去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彭思雨——這種不參加也不隨禮太不禮貌了,畢竟是一個公司的同事,低頭不見抬頭見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267831276808——請不請是你的自由,來不來是人家的自由。你的婚禮她不來,她家辦事你以後不去就行了。禮尚往來而已,何必太認真。\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02561979324877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