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逢“十一”黃金週,萬山硃砂古鎮特色旅遊“那個年代 鄉愁大道”成爲遊客競相垂青的景點,在遊覽的同時,還能體味濃濃的鄉愁情思。

“那個年代 鄉愁大道”。

“那個年代 鄉愁大道”完好地保存了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老建築,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進行了局部修整,既完整保留了上世紀礦工住宅及蘇式風格建築,又存下了那份不捨的鄉愁和記憶,是“鄉愁文化”旅遊勝地。

上世紀礦工住宅及蘇式風格建築。

走進“鄉愁大道”,兩旁的房屋上掛滿了五穀雜糧及喜慶元素,村民將農作物細心裝扮,玉米、稻穗、辣椒、豆子與紅燈籠交相呼應,一幅美麗的秋收景象映入眼簾。

“鄉愁大道”內,有的正在吆喝特色商品,有的正在製作手工藝品,有的在玩着童年遊戲……各種動人畫面交織着,匯成了鄉愁文化的旅遊盛宴。遊人穿梭其中,有種穿越之感。

遊客體驗鄉愁文化旅遊盛宴。

“這個景點非常有特色,看了之後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那是一份多麼珍貴的回憶啊,我小時候跟着媽媽做過手工推豆腐,在這裏居然也有這個場景,我特意去體驗了一下,真的非常不錯。”家住貴陽市的陳女士和丈夫聽說硃砂古鎮有着千年的硃砂開採歷史,便想趁着國慶佳節,來一睹千年丹都·硃砂古鎮的風采,沒想到還有“意外收穫”。

老建築、人物雕塑、紅歌、石板路、壁畫……“鄉愁大道”處處都有溫度、有情感,都承載着過去的生活方式,凝聚着幾代人的智慧,更是傳播傳統文化的載體。

遊客體驗手工推豆腐。

勞動模範的先進事蹟令人敬佩。

“在鄉愁大道我看到了很多的勞動模範和典型人物,讓我感觸很深,硃砂開採時期輝煌激盪的歲月彷彿就在眼前,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萬山人民無私奉獻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來自湖南的遊客張先生遊覽鄉愁大道後感觸頗深。

編揹簍。

硃砂古鎮商業運營總監鄒偉向筆者介紹,爲進一步提升那個年代“鄉愁大道”的文化品質,下一步,硃砂古鎮將加強人文塑造,因地制宜、豐富業態,打造一條既能留得住鄉愁,又能充分反映萬山硃砂開採歷史的步行街。

楊發娣/文 肖浩/圖

編輯:龍華榮

審覈:譚霜 王能方

校對:餘佑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