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廣州一位大爺打車後,給50元現金支付車費,但司機堅持說沒有零錢找不開,讓大爺掃碼支付,大爺說自己沒有微信, 一氣之下摔門下車就要走人,司機最後去便利店換了零錢,但一直大罵“壞人變老了”,並將零錢扔在了地上,雙方在罵聲中不歡而散。

9月23日,黑龍江雞西,67歲的謝大爺在超市買了8.8元的葡萄,排隊交款時,被收銀員告知不收現金,只能用微信。大爺一怒之下拿葡萄就走,被保安攔住發生衝突。

大爺很生氣地說,“我拿的又不是假幣,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嗎!”。雖最後以現金結賬,但提及整個支付過程,謝大爺仍舊很激動,“羞辱我老頭不會用微信啊?”

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手機支付用戶已達5.27億人。另據央行數據,2018年一季度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109億筆,金額達70萬億元人民幣。

無現金支付不僅給現代人購物消費帶來很大的便利,同時也省去了現金來往流通導致紙幣損耗等諸多繁瑣。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仍有不少老年羣體,他們或是沒有用上智能手機,或是有智能手機還不善於使用和操作。就像上述兩位老人家那樣,沒有微信或支付寶,還是習慣現金。而拒收現金不但違反了《人民幣管理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更重要的是對老年羣體的不尊重。

我們在緊跟互聯網+消費的同時,也要考慮那些沒趕上趟的老年羣體,他們因爲年齡、文化程度、財產狀況等原因,不僅無緣享受技術成果,在一些方面還要承受更大不便。

弘揚中華民族敬老、養老、助老的美德,就要在一些細節方面敬老、助老。在科技進步的今天,仍要關心沒有享受到科技便利的老年羣體。以各商家來講,應該提供掃碼支付和現金支付兩種支付方式,而不是隻爲自己便利,給消費者強制選擇其中一個。

現在很多商家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所以,我們要有效的避免這種問題,不要讓移動支付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