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e38x72bEItY\"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7\" alt=\"龍南臨塘:舊祠堂變村民“新樂園”\"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老人們在孝老食堂邊喫邊聊,其樂融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成立以來,臨塘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結合本地實際,將理論政策學習、技能培訓、移風易俗宣傳、文體活動、感恩奮進教育等均納入其中,成爲該鄉羣衆開展活動的“主陣地”。

"\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客家新聞網訊 傅亮 特約記者葉波報道:\u003C\u002Fstrong\u003E“喫飯了!喫飯了!”7月26日中午,在龍南縣臨塘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工作人員招呼着大家到所內的孝老食堂喫午飯。豆腐燜魚、冬瓜炒肉、油淋青菜、紫菜蛋湯,簡單的幾個菜,老人們卻喫得很開心。當日,孝老食堂開張營業吸引了該鄉30餘名老人前來喫“開伙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聽說孝老食堂今天開業,村幹部告訴我,像我這樣的孤寡老人可以來喫中餐。剛開始我還不相信,沒想到世上真有這樣的好事。”70歲的葉肖娣家住附近,她說:“我一個人在家做飯也不方便,這裏喫飯口味好,又有伴聊天,孝老食堂辦得真是好。”\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e38x72bEItY\"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7\" alt=\"龍南臨塘:舊祠堂變村民“新樂園”\"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老人們在孝老食堂邊喫邊聊,其樂融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管好用好孝老食堂,臨塘鄉成立了理事會和監事會,負責日常運營,並制定了相關制度。對於資金保障問題,該鄉鄉長周璇介紹說,“我們主要採取上級部門撥一點,掛點單位給一點,鄉政府自籌一點,企業贊助一點,老人就餐交一點的方式來解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來,龍南爲了打通宣傳羣衆、教育羣衆、關心羣衆、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按照“三合一”思路,把文明實踐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結合起來,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示範點。\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e39P8Pi0qLu\"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7\" alt=\"龍南臨塘:舊祠堂變村民“新樂園”\"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山歌愛好者在練新歌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龍南鄉村大多設有祠堂,依託祠堂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示範點是該縣一大特色。臨塘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便是一個典型。該文明實踐所原爲“許氏宗祠”,位於該鄉水口村,周邊建有學校、廣場,離圩鎮較近,平時人氣很旺。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原來的舊祠堂如今被打造成集多媒體功能文化舞臺、村史館、棋牌室、書畫室、圖書閱覽室、婦女兒童之家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平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日上午10點,77歲的許龍敬和同伴早早來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興致勃勃地觀看學習強國平臺播放的老電影《地道戰》。午飯後,老人們相約着留下來,有的下象棋,有的拉二胡,有的唱山歌。“這裏可學習、可娛樂、有飯喫,簡直就是我們留守老人的樂園啊。”許龍敬一臉幸福的說道。\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XQe39nIfkd1it\"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7\" alt=\"龍南臨塘:舊祠堂變村民“新樂園”\"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圖爲村民在下象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成立以來,臨塘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結合本地實際,將理論政策學習、技能培訓、移風易俗宣傳、文體活動、感恩奮進教育等均納入其中,成爲該鄉羣衆開展活動的“主陣地”。今年以來該鄉整合中小學校、鄉衛生院、婦聯等各界力量,開展了“關愛留守孩”“免費體檢”“新婦女運動”等文明實踐活動195場次,參與人數6000多人次。\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3273419168814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