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細細品讀,的確如此。

同樣是人生三境,在西遊、三國、紅樓中卻有不同的表達。

西遊、三國、紅樓,名著裏的“人生三境界”,你到第一層了嗎?

一、西遊

古今參禪悟道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

“悟淨”,此爲第一境界也。

“悟能”,此爲第二境界也。

“悟空”,此爲第三境界也。

淨,師囑修行;能,戒律修行;空,世間已無修行,便成修行。

於清心,於開戒,於開悟,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西遊、三國、紅樓,名著裏的“人生三境界”,你到第一層了嗎?

二、三國

古今修身克己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荀令君至人家,坐席三日香”,此爲第一境界也。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此爲第二境界也。

“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此爲第三境界也。

荀令衣香,是一種源於自身的物質享受。周郎風流,是一種散溢周圍的情感享受。諸葛盡瘁,是一種跨越時空的精神享受。

於己,於友,於時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西遊、三國、紅樓,名著裏的“人生三境界”,你到第一層了嗎?

三、紅樓

古今問情求愛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

“這個妹妹我見過”,此爲第一境界也。

“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此爲第二境界也。

“你放心”,此爲第三境界也。

第一句出《紅樓夢》第三回(榮國府收養林黛玉),第二句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第三句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

寶玉抓住黛玉的手,說出那句“你放心”時,這是“寶黛情”尺度最大的一次肢體接觸,也是兩人最強烈的一次感情突破。之後就達到了一種更高的境界:“此時無聲勝有聲”。自三十二回後,曹公便不再刻意描繪“寶黛情”了,想必就是這層深意吧。

一見如故,再見依然,三見辭中有誓。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西遊、三國、紅樓,名著裏的“人生三境界”,你到第一層了嗎?

四、人間詞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下路”,此爲第一境界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爲第二境界也。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爲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蝶戀花》,王國維以此句形容目標高遠。

第二境界原出自柳永《鳳棲梧》,王國維以此句比喻持之以恆。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棄疾《青玉案》,王國維以此句比喻水到渠成。

一重“立”,二重“守”,三重“得”。試上高峯窺皓月,摘得星辰滿袖行。

西遊、三國、紅樓,名著裏的“人生三境界”,你到第一層了嗎?

提到人生三境,我首先想到的是南宋亡國詞人蔣捷(蔣竹山)的一首《虞美人》: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此爲第一境界。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此爲第二境界。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此爲第三境界。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覺韶光換。青年追尋理想,上下求索,難免愁苦。待到遲暮之年,經歷大風大浪之後,已經無所謂世間之事了。

你所認爲的人生三種境界是什麼呢?無論你是少年、青年、或是遲暮之年,都歡迎你來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