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九江訊 通訊員李學華、記者李餘報道:近日,湖口縣均橋鎮均橋村農民曹森慶發明的“第四代打餈粑機”正式“上崗”。據瞭解,“打餈粑機”是一種替代人力,完成製作餈粑最重要也是最喫力的打粑環節的機器。讓湖口人能夠更加輕鬆便捷地喫上餈粑這種美味的傳統小喫。

湖口:打餈粑機隆隆便村民 傳統小喫喜添新口感

正在隆隆運作的打餈粑機

湖口:打餈粑機隆隆便村民 傳統小喫喜添新口感

香甜可口的煎餈粑

餈粑又叫年糕,是湖口粑俗之一。因諧音辭(餈)年,又因切後呈方塊,寓意新年走四方順利平安步步高,臘月打餈粑成了當地家家戶戶迎新春的傳統習俗。美味的餈粑有多種喫法,可以趁冒着熱氣的時候,隨意切一小塊蘸着冰糖和芝麻來喫,也可以等稍微冷卻之後,切成小方塊,或煎或煮或炸,香甜可口,多喫不膩,深受當地羣衆喜愛。

餈粑的製作過程十分講究,當地人選用優質糯米,淘洗乾淨經水浸泡兩小時,蒸熟後倒進石臼,不停地搗杵,直到糯米飯粘稠如泥狀,俗稱“打餈粑”。打粑十分耗費人力,30斤糯米飯往往要好幾個人輪流換班,忙活兩、三個小時。可臨近年關,一些在外務工的年輕人還沒返鄉,在家的老人小孩幹不了這種體力活,大家想喫餈粑,卻又喫不到。

曹森慶一直從事農機維修,他了解這一實際情況後,通過幾年的鑽研,自制出打餈粑的機器。1月17號,曹森慶發明的“第四代打餈粑機”正式“上崗”,原本用人工需要兩小時的活,現在用機器20分鐘就能完成。

周邊十里八村的羣衆聽說後,都前來排隊打餈粑。“儘管是機器打,但用的是石臼和木杵,比人工打出來的粑還粘稠,省時省力真是好!”從馬影鎮董埂村趕來打餈粑的周東華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