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中國寧波網訊 高溫天氣,人的情緒也會“上火”,表現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煩躁不安、易激動甚至暴怒、悲觀絕望、人際衝突、酗酒鬧事、自傷自殺等,這種情況被稱爲“情緒中暑”,又名夏季情感障礙綜合症。近幾天,寧海縣120連續急救10多名此類病人,其中5人有自殘、自殺等行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1日下午,家住該縣桃源街道的一名50歲男子,和妻子吵架後服用了大量安眠藥,幸好發現得早,被送到醫院後經過搶救已經脫離生命危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22日晚,在甬莞高速青山港大橋(寧海縣一市鎮蛇蟠島附近),一男子將車子停在高速上,縱身跳入海中。24小時後,該男子被打撈了上來,已沒有了生命跡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相關急救醫生介紹,“情緒中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認知、情緒、行爲方面。在極端情況下,“情緒中暑”會導致衝動性自殺的嚴重後果。正常人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溼度高於80%時,氣象條件對人體下丘腦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就明顯增強,情感障礙發生率明顯上升,加上出汗增多,人體內的鈣、鎂、鉀、鈉等電解質代謝出現障礙,影響大腦神經活動,從而產生情緒、心境和行爲方面的異常。嚴重的“情緒中暑”,比如語言反常、行爲過激、意識不清等,要及時送醫治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麼,如何預防“情緒中暑”呢?醫生介紹,“情緒中暑”主要靠自我調節,比如調整起居時間,保證充足睡眠,及時補充水分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喫開胃食品,避免喫過涼的食物等。當溫度超過33℃時,要減少工作量或暫停工作,不要做劇烈運動,以免造成體能消耗過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一定要做好心理調節。在盛夏時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越是天熱,遇事越要心平氣和。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進行“冷處理”。相對而言,支持性的心理治療操作簡單,家人也可學習,如陪伴、傾聽、理解、撫慰、提供安全感、保持耐心等。現代金報記者邊城雨 通訊員王曉燕\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84904308638356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