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错过浦江有趣事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浦江有趣事”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每天晚上9点,浦江有趣事陪你入夜,看这天浦江新闻趣事

- 01 -

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农村就是他的宽阔天地。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从山上到山下,偌大的田野、悠长的山路、看不到尽头的大山……小时候从未想过哪一天会走出这片天地?

我出生在离县城40多公里外的小山村,父母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就在同龄人经常随父母到县城闲逛的时候,我14岁之前从未去过县城,在交通不便、城乡差别大的年代,县城在农村孩子眼里,是个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的地方。

- 02 -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庆祝改革开放,浦江县文化馆举行了春节民俗活动,乡政府工作人员找到我爷爷,请爷爷代表我们乡做几盏灯去参展,爷爷做好了一盏宫灯和一个猴子灯,做好灯后在那个寒假的一天叫我和叔叔送到县文化馆。

往我们村的班车通车没几年,一天只有二趟车,经过了二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下了车。初来县城,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不巧又遇上“天在刮风,天在下雨,天上没太阳”的天气,见车站门口摆着数不清的瓜果摊,摊贩的叫卖声,喊个不停。

我迷了方向,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能尾随叔叔一路前行,手里还拿着猴子灯,本来想爷爷做的那盏宫灯点上蜡烛后会旋转,猴子灯全身会动,一路走来猴子的眼睛、嘴巴、尾巴都会动,两只手在舞动棍子,栩栩如生,可以让路人羡慕一下,可是由于天气原因,灯外面包着一层塑料布,不识庐山真面目,没有行人注意到我们的行踪。

- 03 -

八十年代初的浦江县城的规模比不上现在的乡镇规模,像样的街道就只有呈“十字型”的两条街道,那就是人民路和和平路。走在宽广的水泥路上,看到人群熙熙攘攘,我发现了县城与农村的许多不同。首先是城里的人比农村多,一个个穿着新衣服像走亲戚似的,空着手来来回回地走,既不拿镰刀,也不扛锄头。我脑子里突然明白了,所谓的城里人,就是不种地的人,而且不种地还能吃好穿好的人,生活得比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还滋润的人。

下车后首先映入眼眶的是车站对面的一所县里最高学府:浦江中学,当时想如果以后能到这里来读书的话就好了,遗憾的是自己读书不好,与它终身无缘,只能擦肩而过。

沿街而上我看见了县人民政府白底红字的牌子,叔叔告诉我,说县长就在这里边。我就使劲儿抬头看,不知道哪位是县长?只见不断有干部样的人在那个大门里出出进进,就觉得人家真了不起,县政府大院里都可以悠闲地走出走进?

再往前走过百货公司,我一定要进去看看,这可是县里最大的商店,在农村要是买点什么东西只能到村里的合作社(小店),要是买更多更好的东西要走很多路到集市上去,而离我家最近的集,也得走十里路到中余供销社,一个来回就得走二个多小时,我父亲到诸暨草塔镇赶集单是走路的时间要花5个多小时。

商店里的商品看得我眼花缭乱,在农村从没有见过这么多好看的东西,站在每个柜台前我都会发会呆、发愣,想不明白这城里的人为什么都这么有钱呢?只有羡慕和嫉妒,想想城里人有钱那是应该的,因为人家是城里人;我们没有钱也是应该的,因为我们是农村人。

- 04 -

过了人民路后向右拐进和平路,都叫它“大街”,可能是这条街是县城最大的街吧!“大街”两旁都是商铺,感觉这条路怎么这么长啊!走不到头、也看不到头。县城里有广播正在播放我最喜欢的王洁实和谢莉斯的歌曲,人在街上走,喇叭在头顶上响着,一会儿说,一会儿唱,这样边走边听的味道真觉得开心幸福。

路上的自行车,“叮铃铃”、“叮铃铃”响声不断。再向远处望去,偶尔还有几辆“吉普车”经过。这么繁华的景象,在农村是看不到的,只有在电影里见过,真不愧为是县城啊!我心里便感叹,到底是城里人,见多了,要是这汽车开到我们村里,就是灰尘再大些,屁股后边也会追逐一群看热闹的小孩。

不知走了多久,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明堂”,后来知道叫做人民广场,叔叔告诉我到了,我们把灯交给文化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把车费和补贴一起给了我们,我非常高兴,终于可以到饭店去大饱一餐了,于是我们在文化馆对面一家小饭店坐了下来,每人花3角钱吃了一碗肉丝面(当时光面是一角3分),第一次开了洋荤,那个味道至今还久久回味,无法形容。

- 05 -

吃完中饭后,我们走回到塔山公园,每人花了5分钱的门票进入公园,第一次见到了龙德寺塔,在塔山公园游玩了好几个小时,因为要赶下午的汽车,久久舍不得离去。

从那以后,我就觉得比那些没到过县城的人高人一头了,毕竟,我也算是见过较大世面的人。虽为自己见过世面得意,却也为农村的“土气”内心偷偷自卑,这种味道城里人是永远无法体会得到的。开学后在学校里我给小朋友吹嘘了好几番,说外面世界是那么的精彩!

- 06 -

弹指一挥间,第一次进城至今已四十年有余,可是这段往事还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如今我已做城里人多年,还到过比这个县城大得多的城市,可是在当年想都没想过,做梦也不会想到,不是不敢想而是压根就没有这种侈望,它离我太遥远了,自己竟还有一日也能生活在县城,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旧城改造步伐的不断加快,如今的县城规模也越来越大了,当年的学校、百货公司、汽车站、司令台等都已经不存在了,再也找不回当年那碗肉丝面的味道,但对于第一次进城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

趣事,上浦江网

作者:张必强

图片:网络

编辑:LL10

新闻联系:iPJ2017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