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浦江有趣事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浦江有趣事”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爲星標

每天晚上9點,浦江有趣事陪你入夜,看這天浦江新聞趣事

- 01 -

對於一個從小生長在農村的孩子來說,農村就是他的寬闊天地。從村東頭到村西頭、從山上到山下,偌大的田野、悠長的山路、看不到盡頭的大山……小時候從未想過哪一天會走出這片天地?

我出生在離縣城40多公里外的小山村,父母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就在同齡人經常隨父母到縣城閒逛的時候,我14歲之前從未去過縣城,在交通不便、城鄉差別大的年代,縣城在農村孩子眼裏,是個充滿了好奇和期待的地方。

- 02 -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爲了慶祝改革開放,浦江縣文化館舉行了春節民俗活動,鄉政府工作人員找到我爺爺,請爺爺代表我們鄉做幾盞燈去參展,爺爺做好了一盞宮燈和一個猴子燈,做好燈後在那個寒假的一天叫我和叔叔送到縣文化館。

往我們村的班車通車沒幾年,一天只有二趟車,經過了二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下了車。初來縣城,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不巧又遇上“天在颳風,天在下雨,天上沒太陽”的天氣,見車站門口擺着數不清的瓜果攤,攤販的叫賣聲,喊個不停。

我迷了方向,分不清東南西北,只能尾隨叔叔一路前行,手裏還拿着猴子燈,本來想爺爺做的那盞宮燈點上蠟燭後會旋轉,猴子燈全身會動,一路走來猴子的眼睛、嘴巴、尾巴都會動,兩隻手在舞動棍子,栩栩如生,可以讓路人羨慕一下,可是由於天氣原因,燈外面包着一層塑料布,不識廬山真面目,沒有行人注意到我們的行蹤。

- 03 -

八十年代初的浦江縣城的規模比不上現在的鄉鎮規模,像樣的街道就只有呈“十字型”的兩條街道,那就是人民路和和平路。走在寬廣的水泥路上,看到人羣熙熙攘攘,我發現了縣城與農村的許多不同。首先是城裏的人比農村多,一個個穿着新衣服像走親戚似的,空着手來來回回地走,既不拿鐮刀,也不扛鋤頭。我腦子裏突然明白了,所謂的城裏人,就是不種地的人,而且不種地還能喫好穿好的人,生活得比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人還滋潤的人。

下車後首先映入眼眶的是車站對面的一所縣裏最高學府:浦江中學,當時想如果以後能到這裏來讀書的話就好了,遺憾的是自己讀書不好,與它終身無緣,只能擦肩而過。

沿街而上我看見了縣人民政府白底紅字的牌子,叔叔告訴我,說縣長就在這裏邊。我就使勁兒抬頭看,不知道哪位是縣長?只見不斷有幹部樣的人在那個大門裏出出進進,就覺得人家真了不起,縣政府大院裏都可以悠閒地走出走進?

再往前走過百貨公司,我一定要進去看看,這可是縣裏最大的商店,在農村要是買點什麼東西只能到村裏的合作社(小店),要是買更多更好的東西要走很多路到集市上去,而離我家最近的集,也得走十里路到中餘供銷社,一個來回就得走二個多小時,我父親到諸暨草塔鎮趕集單是走路的時間要花5個多小時。

商店裏的商品看得我眼花繚亂,在農村從沒有見過這麼多好看的東西,站在每個櫃檯前我都會發會呆、發愣,想不明白這城裏的人爲什麼都這麼有錢呢?只有羨慕和嫉妒,想想城裏人有錢那是應該的,因爲人家是城裏人;我們沒有錢也是應該的,因爲我們是農村人。

- 04 -

過了人民路後向右拐進和平路,都叫它“大街”,可能是這條街是縣城最大的街吧!“大街”兩旁都是商鋪,感覺這條路怎麼這麼長啊!走不到頭、也看不到頭。縣城裏有廣播正在播放我最喜歡的王潔實和謝莉斯的歌曲,人在街上走,喇叭在頭頂上響着,一會兒說,一會兒唱,這樣邊走邊聽的味道真覺得開心幸福。

路上的自行車,“叮鈴鈴”、“叮鈴鈴”響聲不斷。再向遠處望去,偶爾還有幾輛“吉普車”經過。這麼繁華的景象,在農村是看不到的,只有在電影裏見過,真不愧爲是縣城啊!我心裏便感嘆,到底是城裏人,見多了,要是這汽車開到我們村裏,就是灰塵再大些,屁股後邊也會追逐一羣看熱鬧的小孩。

不知走了多久,看到了一個很大的“明堂”,後來知道叫做人民廣場,叔叔告訴我到了,我們把燈交給文化館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把車費和補貼一起給了我們,我非常高興,終於可以到飯店去大飽一餐了,於是我們在文化館對面一家小飯店坐了下來,每人花3角錢喫了一碗肉絲麪(當時光面是一角3分),第一次開了洋葷,那個味道至今還久久回味,無法形容。

- 05 -

喫完中飯後,我們走回到塔山公園,每人花了5分錢的門票進入公園,第一次見到了龍德寺塔,在塔山公園遊玩了好幾個小時,因爲要趕下午的汽車,久久捨不得離去。

從那以後,我就覺得比那些沒到過縣城的人高人一頭了,畢竟,我也算是見過較大世面的人。雖爲自己見過世面得意,卻也爲農村的“土氣”內心偷偷自卑,這種味道城裏人是永遠無法體會得到的。開學後在學校裏我給小朋友吹噓了好幾番,說外面世界是那麼的精彩!

- 06 -

彈指一揮間,第一次進城至今已四十年有餘,可是這段往事還歷歷在目,刻骨銘心…

如今我已做城裏人多年,還到過比這個縣城大得多的城市,可是在當年想都沒想過,做夢也不會想到,不是不敢想而是壓根就沒有這種侈望,它離我太遙遠了,自己竟還有一日也能生活在縣城,過上城裏人一樣的生活?

隨着城市化進程和舊城改造步伐的不斷加快,如今的縣城規模也越來越大了,當年的學校、百貨公司、汽車站、司令臺等都已經不存在了,再也找不回當年那碗肉絲麪的味道,但對於第一次進城的記憶永遠不會磨滅。

趣事,上浦江網

作者:張必強

圖片:網絡

編輯:LL10

新聞聯繫:iPJ201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