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乙酉秋赴英疗治目疾自印度乘水上飞机至伦敦途中作

眼暗犹思得复明,强扶衰病试飞行。

还家魂梦穿云断,去国衣装入海轻。

异域岂能医异疾,前游真已隔前生。

三洲四日匆匆过,多少伤今念昔情。

按:一九四五年秋

丁亥春日清华园作

葱葱佳气古幽州,隔世重来泪不收。

桃观已非前度树,藁街长是最高楼。

名园北监仍多士,老父东城有独忧。

惆怅念年眠食地,一春残梦上心头。

按:一九四七年春

丁亥除夕作

杀人盈野复盈城,谁挽天河洗甲兵。

至德收京回纥马,宣和浮海女真盟。

兴亡总入连宵梦,衰废难胜饯岁觥。

五十八年流涕尽,可能留命见升平。

按:一九四八年二月

十年诗用听水斋韵

金谷繁华四散空,但闻啼鸟怨东风。

楼台基坏丛生棘,花木根虚久穴虫。

蝶使几番飞不断,蚁宫何日战方终。

十年孤负春光好,叹息园林旧主翁。

按:一九四五年七月

己丑广州七夕

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

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

帘外新凉惊节换,夜阑离绪总魂销。

人间尽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恨遥。

按:一九四九年八月

己丑送春

无风无雨送残春,一角园林独怆神。

烛照已非前夕影,枝空犹想去年人。

辽西梦恨中宵断,江左妆夸半面新。

最是芳时弹指尽,蝶蜂飞懒倍沾巾。

按:一九四九年三月

壬午元旦对盆花感赋

寂寞盆花也自开,移根犹忆手亲栽。

云昏雾湿春仍好,金蹶元兴梦未回。

乞米至今馀断帖,埋名从古是奇才。

劫灰满眼堪愁绝,坐守寒灰更可哀。

按:太平洋战起困居香港时作 一九四二年二月

壬辰春日作

细雨残花昼掩门,结庐人境似荒村。

简斋作客三春过,裴淑知诗一笑温。

南渡饱看新世局,北归难觅旧巢痕。

芳时已被冬郎误,何地能招自古魂。

按:一九五二年春

忆故居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按:一九四五年四月

无 题

乱眼繁枝照梦痕,寻芳西出忆都门。

金犊旧游迷紫陌,玉龙哀曲怨黄昏。

花光坐恼乡关思,烛烬能温儿女魂。

绝代吴姝愁更好,天涯心赏几人存。

按:一九一九年三月

无题 咏张群内阁

舟中怅望梦难寻,绣被焚香夜夜心。

武帝弘规金屋众,文君幽恨凤弦深。

催妆青女羞还却,隔雨红楼冷不禁。

写尽相思千万纸,东墙消息费沉吟。

按:一九四七年夏

丙戌春旅居英伦疗治目疾无效取海道东归戊子冬复由上海乘轮至广州感赋

又附楼船到海涯,东归短梦不胜嗟。

求医未获三年艾,避地难希五月花。

形貌久供儿女笑,文章羞向世人夸。

毁车杀马平生志,太息维摩尚有家。

按:一九四九年一月

丙戌春游英归国舟中作

百尺楼船海气寒,凭阑人病怯衣单。

远游空负求医意,归死人嗟行路难。

蚕食光阴春黯澹,龙吟风雨夜迷漫。

人生终古长无谓,干尽瀛波泪未干。

按:一九四六年春

戊辰中秋夕渤海舟中作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彻沧波海不流。

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按:一九二八年

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

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

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

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

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

按:图为莹寅结婚时洞房壁间所悬画幅也 一九五四年二月

甲申除夕病榻作时目疾颇剧离香港又三年矣

雨雪霏霏早闭门,荒园数亩似山村。

携家未识家何置,归国惟欣国尚存。

四海兵戈迷病眼,九年忧患蚀精魂。

扶床稚女闻欢笑,依约承平旧梦痕。

按:一九四五年二月

庚寅人日

岭梅人日已无花,独对空枝感岁华。

黄鹞鲁连羞有国,白头摩诘尚馀家。

催归北客心终怯,久味南烹意可嗟。

闭户寻诗亦多事,不如闭眼送生涯。

按:一九五零年二月

南 朝

金粉南朝是旧游,徐妃半面足风流。

苍天已死三千岁,青骨成神二十秋。

去国欲枯双目泪,浮家虚说五湖舟。

英伦灯火高楼夜,伤别伤春更白头。

按:一九四六年春

春日独游玉泉静明园

犹记红墙出柳根,十年重到亦无存。

园林故国春芜早,景物空山夕照昏。

回首平生终负气,此身未死已销魂①。

人间不会孤游意,归去含凄自闭门。

按:① 徐骑省南唐后主挽词:此身虽未死,寂寞已销魂。

一九二七年春

残 春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

雨里苦愁花事尽,窗前犹噪雀声啾。

群心已惯经离乱,孤注方看博死休。

袖手沉吟待天意,可堪空白五分头。

残 春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悯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按:一九三八年五月

追忆游挪威诗 北海舟中

孤怀入海弥难说,水鸟舟人共此游。

束地巨环迎北小,拍天万水尽南流。

斜阳大月中宵见,故国新声一笑休。

忽忆江南黄篾舫,几时归去作遨游。

按:① MidnightSun为挪威奇景。 ② 舟人共唱波兰新曲。

一九一一年春

追忆游挪威诗 易卜生墓

清游十日饱冰霜,来吊词人暖肺肠。

东海何期通寤寐,北欧今始有文章。

疏星冷月全天趣,白雪沧波缀国妆①。

平淡恢奇同一笑,大槌碑下对斜阳②。

按:① 挪威女郎多衣绣衣一袭,所谓国妆是也。余取以喻易卜生作品。

② 墓碑上刻有大槌一具。

挽王静安先生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

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按:一九二七年六月

晓莹生日赋一诗为寿

园林五月晚微凉,兼味盘飧共举觞。

理鬓未愁临镜影,画眉应问入时妆。

几回客里逢兹日,何处寰中似故乡。

记否凤城初见夕,榴花如火白莲香。

按:一九五二年五月

丁亥元夕用东坡韵

万里烽烟惨淡天,照人明月为谁妍。

观兵已抉城门目,求药空回海国船。

阶上鱼龙迷戏舞,词中梅柳泣华年①。

旧京节物承平梦,未忍匆匆过上元。

按:① 光绪庚子元夕,先母授以姜白石词“柳悭梅小未教知”之句。

一九四七年二月

华西坝

浅草平场广陌通,小渠高柳思无穷。

雷奔乍过浮香雾,电笑微闻送晚风。

酒困不妨胡舞乱,花娇弥觉汉妆浓。

谁知万国同欢地,却在山河破碎中。

按:一九四五年

庚寅元夕用东坡韵

过岭南来便隔天,一冬无雪有花妍。

山河已入宜春槛,身世真同失水船。

明月满床思旧节,惊雷破柱报新年①。

鱼龙寂寞江城暗,知否姮娥换纪元。

按:① 是夕有空袭。

一九五零年三月

庚寅广州七夕

岭树遮楼暗碧霄,柳州今夕倍无憀。

金瓯已缺云边月,银汉犹通海上潮。

领略新凉惊骨透,流传故事总魂销。

人间自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怨遥。

咏常熟红豆

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

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

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

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

注:咏常熟红豆: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第一章《缘起》中“咏红豆并序”曰:“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迄今二十年,始克属草,此豆尚存,遂赋一诗咏之。”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鬼乡人世两伤情,万古书虫有叹声。

泪眼已枯心已碎,莫将文字误他生。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去年病目实已死,虽号为人与鬼同。

可笑家人作生日,宛如设祭奠亡翁。

按:一九四五年六月

五十六岁生日三绝

女痴妻病自堪怜,况更流离历岁年。

愿得时清目复朗,扶携同泛峡江船。

甲午春朱叟自杭州寄示观新排长生殿传奇诗因亦赋答绝句五首近戏撰论再生缘一文故诗语牵连及之也

一抹红墙隔死生,皕年悲恨总难平。

我近负得盲翁鼓,说尽人间未了情。

按:一九五四年

报载某会中有梅兰芳之名戏题一绝

蜂户蚁①封一聚尘,可怜犹梦故都春。

曹蜍李志名虽众,只识香南绝代人。

按:① 音娥

一九四九年

报载某至重庆距西安事变将十年矣

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

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按:一九四五年八月

辛卯广州端午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按:一九五一年六月。

贫 女

绮罗高价等珠玑,白叠虽廉限敢违。

幸有阿婆花布被,挑灯裁作入时衣。

按:一九五四年秋

夏日听读报

掉海鲸鱼蹙浪空,蟠霄雕鹫喷烟红。

独怜卧疾陈居士,消受长廊一角风。

按:一九四五年夏

钱受之东山诗集末附甲申元日诗云“衰残敢负苍生望,自理东山旧管弦”戏题一绝

兴亡江左自伤情,远志终惭小草名。

谁为谢公转一语,东山妓即是苍生。

按:一九五四年

阅报戏作二绝

弦箭文章苦未休,权门奔走喘吴牛。

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

按:一九三零年

别蒙自

我昔来时春水荒,我今去时秋草长。

来去匆匆数月耳,湖山一角已沧桑。

按:一九三八年秋

客南归述所闻戏作一绝

青史埋名愿已如,青山埋骨愿犹虚。

可怜鴂舌空相问,不识何方有鉴湖。

按:一九五三年

整理 | 章雪芳 资料 | 来源于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