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臨牀用藥要求嚴謹、精煉。做到這點,除辯證、立法正確外,還需熟悉每味藥物的藥性及藥物間的配伍。以單味藥立方者爲單方,但畢竟藥少力專,不適宜大多數疾病。今分享藥物的藥對,多是前人對兩藥配對應用後產生某些特殊功效的總結!

1、蒲黃合五靈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2、 當歸合 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3、 高良薑合 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4、 玄胡合 金鈴子,名金鈴子散,能治腹痛。

5、 吳茱萸合 黃連,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6、 肉桂合 黃連,名交泰丸,治心腎不交。

7、 女貞子合 旱蓮草,名二至丸,能補腎陰。

8、 半夏合 硫黃,名半硫丸,治虛冷便祕。

9、 知母合 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熱。

10、 破故紙合 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腎寒瀉。

11、 木香名 黃連,名香連丸,治紅白痢疾。

12、 枳實合 白朮,名枳術丸,能健脾消痞。

13、 芡實合 金櫻子,名水陸二仙丹,止遺精。

14、 黃柏合 蒼朮,名二妙散,治溼熱成痿。

15、枸杞合菊花,能明目。

16、 生薑合 紅棗,能調和營衛〈氣血〉。

17、 赤石脂合 禹餘糧,能澀大腸。

18、 半夏合 黃連,能寬胸止嘔,化痰濁鬱結。

19、 柴胡和 黃芩,能清肝膽熱。

20、 桑葉合 菊花,能清頭風熱。

21、 柴胡合 白芍,能疏肝和肝。

22、 附子合 肉桂,能溫下元。

23、 黃柏合 知母,能清下焦溼熱。

24、 桑白皮合 地骨皮,能清瀉肺熱。

25、 丁香合 柿蒂,能止呃逆。

26、 鱉甲合 青蒿,能滋陰退骨蒸潮熱。

27、 杏仁合 貝母,能化痰止咳。

28、 山藥合 扁豆,能補脾止瀉。

29、 木香合 檳榔,能理氣止痛。

30、 杜仲合 續斷,治腰膝痠痛。

31、 半夏合 陳皮,能化溼痰。

32、 升麻合 柴胡,能提升中氣下陷。

33、 常山合 草果,能治瘧疾。

34、 蔥白合 豆豉,名蔥豉湯,能通陽發汗。

35、 枳實合 竹茹,能和胃止嘔。

36、 黨蔘合 花粉,名參花散,治久嗽氣喘。

37、 茯神木合 乳香,名神香散,治筋攣疼痛。

38、 甘草合 綠豆,能解百毒。

39、黃耆合當歸,名補血湯,治貧血及產後無乳。

40、 白芍合 甘草,名芍藥甘草湯,治拘攣腹痛。

41、 川芎合 土茯苓,治肝鬱頭痛。

42、 川芎合 生石膏,名鬱梁丸,治實熱上逆頭痛。

43、 臺烏合 益智仁,名縮泉丸,治小便頻數遺尿。

44、 香附合 黃連,名香連丹,治火鬱胸滿痛。

45、 葵子和 砂仁,治乳癰。

46、 杏仁合 小茴香,治疝氣衝逆作痛。

47、 檳榔合 南瓜子,治絛蟲。

48、 甘草合 桔梗,名桔梗湯,治肺癰咳嗽,痰中有膿。

49、 生薑合 陳皮,治嘔吐不止。

50、 生薑合 竹茹,治呃逆不止。

51、 荊芥合 白礬,名三癇丸,治小兒驚風及癇證。

52、 荊芥合 槐花,名槐荊丸,治痔漏。

53、 槐花合 黃芩,治婦人崩漏。

54、 側柏葉合 白芍,治婦人月經過多。

55、 陳皮合 藿香,名回生散,治霍亂吐瀉。

56、 厚朴合 貝母,止咳嗽,開鬱消食去脹。

57、 蛤粉合 青黛,名黛蛤散,治痰嗽面腫不寐,並小兒百日咳。

58、 白礬合 硫黃,治白癜風。

59、 白礬合 黃臘,名礬臘丸,治癰疽惡瘡。

60、 白礬合 皁角,名稀涎散,治痰涎壅盛,中風氣閉。

61、 皁角合 菖蒲,名皂莢散,治鼻寒不得喘息。

62、 百合合 冬花,名百花膏,治咳嗽痰中帶血。

63、 烏梅合 川椒,名殺蟲丸,治蛔蟲,蟯蟲。

64、 赤小豆合 當歸,治大便下血。

65、 血餘炭合 百草霜,治婦女崩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