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輕量化起源和背景



這是世界上第一則汽車廣告,廣告詞說該車保養容易,開1英里只需要0.5美分,又輕又結實。今天我們做車也一樣,首先要便宜,這樣纔會有人買單,第二,整備質量輕,第三,加速性能好。爲了降低油耗或者電能消耗, 不論是傳統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 整車的輕量化設計目前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趨勢。

 

當前汽車市場銷量下滑、競爭激烈,在增加整車成本的基礎上輕量化已經不是多數車企的可選科目了,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電動機代替了內燃機、減速器代替了變速箱,重量有所下降,但是也增加了電池包以及高壓線束、逆變器、功率分配器、車載充電器等較重的子系統,導致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壓力劇增!



各個國家、地方政府、州政府、交通部都有一系列關於排放量的法規。根據北美法規要求的減重目標規劃,從2015年到2019年,某車型整備重量要從1853公斤降到1664公斤,整整減少200公斤。隨着燃油消耗量限制法規、汽車排放法規的要求日益提高,汽車輕量化技術是未來汽車設計的核心技術。


其實這些年我們可以看到,車的重量是略微上升的,因爲我們對配置和安全性能的要求提高了。2018年新的碰撞法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滿足功能的前提下,還要減重。

 

鋁板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鋁的疲勞壽命是特別差的。對客戶來說,車要天天開,疲勞標準是要優於安全標準的。但是對於主機廠來說安全性能是要大於疲勞標準的。奧迪A8最新的車型,從原來98%的鋁合金,降低到現在58%的鋁合金,剩下全都是用鋼。僅僅是因爲鋁合金貴嗎?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材料的問題,而是工程製造的問題。


現在行業內主流的車身技術路線有這麼幾種:


第一,傳統全鋼車身,仍舊是目前採用最廣泛的技術。

第二,鋁合金車身,比如蔚來ES8。

第三,鋼鋁混合車身,就是現在很多新車說的“下鋼上鋁”。

第四,碳纖維車身,如寶馬i3。

 

每一種車身都有優點也有缺點。輕量化的目的,是在不影響功能性、安全性、耐久性的情況下,儘可能做得越輕越好。隨着我們國家的發展,未來對車的加速性要求會越來越大。

 

輕量化設計的核心

 

第一,結構變化。打個比方,可口可樂的瓶子,軟的跟紙似的,但是它做到了極致,放桌上很穩,擰蓋子的時候能打開,因爲在頭部和尾部加了很多筋,這個就是結構設計。

第二,連接技術。很多人說,鋁合金很簡單,我也會做,但是鋁合金工程化很差,只要不是自動化線,因爲工人不同的操作,導致一致性很差。

第三,CAE仿真技術。金屬是規律排布,我們可以預測它的破壞、失效模式。但複合材料比較複雜,汽車行業對複合材料的掌握還沒有金屬材料那麼成熟,CAE的仿真計算發展得非常快。

第四,材料發展。我們的材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0到15年間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汽車輕量化策略


輕量化的目的就是性能要最大化,重量越小越好,成本越便宜越好,這個時候客戶的價值才能最大化。輕量化的途徑一定是更好的材料、更好的結構、更好的工藝。

材料、結構、工藝互相聯繫。我們國家的高鐵是擠壓型材,而且是非常大的擠壓型材,用的什麼工藝呢?每節車廂其實是一個件,地板從頭到尾是一塊料,窗戶也是同一塊,稍微折一下把車送過去,中間地板一焊,所以材料出來了,選擇結構和工藝,都是相輔相成的過程。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戰略目標和總體定位,比方說比亞迪就認爲它做輕量化主要的目標是鋼、鋁,還有一點點鎂、塑料,碳纖維不是他考慮的重點。又比如寶馬,他們都做了很多投入,未來他會用大量的,他可能會用到碳纖維、鎂合金、鋁合金,同時會把鋼的比重降低。再來看特斯拉,特斯拉用鋼量非常少,未來他會把碳纖維和鎂合金大大增加。


從整個做車來說,我們知道第一是安全。但安全性是會增重的,比方說改變耐久性,滿足美標的NVH碰撞法規,滿足C-NCAP碰撞法規,還有NVH模態、剛度、風阻各方面,都會增加重量。再就是功能,比方說全方位360度骨架、自巡航,都會增加重量。因此我們要把它減掉,第一個方式就是材料,材料完了以後纔是結構優化,優化是什麼呢?比如傳遞路徑、截面。安全性、NVH、功能這三個方面的增重,我們目前希望通過材料、結構優化、工藝製造降下來。


三、整車開發流程及輕量化技術應用


1. 輕量化在整車開發中的三個階段

 

輕量化在不同的開發階段有不同的開發手段,根據整車開發的特點,主要有如下三個階段:

概念設計階段。要把市場語言轉化爲工廠語言。概念階段會把技術路線確定了,因此這個階段決定了項目難易程度和成功概率。

 

方案設計階段。一旦定了技術路線就進入方案設計了,需要測算技術路線的可實施性。通過方案設計可以預計銷量的多少,銷量少的話這個時候就要找替代路線,重新制定切實的方案。

 

詳細設計階段。不僅需要考慮材料斷面的形狀,而且壁厚的類型是什麼等等一系列的細節,對我們來說都需要經過緊密詳細的設計。

 

2. 輕量化設計手段

 

材料:概念設計結束後我們就開始選擇材料,材料選擇涉及到車身、內飾、外飾、底盤、三電等。

結構:

1)車身骨架輕量化

車身骨架最好是一個閉合的截面,形成封閉式,也就是所謂的“環狀”路徑。車的結構分爲兩大類:承載式車身和非承載式車身。承載式車身就是每個件承擔一定的載荷,非承載式車身主要靠車架承擔。

 

2)車身斷面輕量化

第一,優化零件斷面結構,增加斷面剛度與強度。不同的鋁合金,自然失效、人工失效,得到的效果和性能是不一樣的。

第二,改變零件承力力矩,縮小關鍵部位變形。

第三,增加吸能結構,改變材料強度搭配,是潰縮區域遠離乘員,保護乘員安全。

 

3)零件搭接結構優化

零件的連接越來越重要,越是新的材料,對於連接的要求越高。所以零件的結構優化,

第一,增加傳力結構搭接面接觸面積,減小應力集中的現象。

第二,縮小搭接邊,配合先進連接工藝,實現減重。

 

工藝製造:先進的材料、優化的結構需要相應的製造工藝。比如現在新能源車有很多鋁合金型材的,前機艙沒有電機了,電池跑到後面去,電機裏有一樣東西是要存在的,加制動液的時候需要人機這一塊,包括擠壓、輾壓、鑄造、冷衝壓、液壓、熱成型等工藝,還有一些改善性能的工藝設計,比如輥壓實際上是一個提升性能的工藝,輥壓充分利用加工硬化材料的原理,用工藝來改變它。

 

3. 輕量化優化手段

 

材料優化:從材料角度上來說有幾個,材料模型、彈性。我們的工程師、產品設計工程師都需要熟悉。如果要做拉桿,要算剛度、強度。怎麼做這些事,用哪些指標評價,怎麼來選擇材料,從這個角度上需要了解基礎的數據。衝擊載荷這些的計算很簡單,把基本的材料參數輸進去,計算出來,做一個對比,就可以知道哪種材料是最優化的,再把工程製造性加進去,選材就完成了。


結構優化:結構優化的設計方法包括:尺寸優化、形狀優化,拓補優化、形貌優化。鋁合金型材的優點在哪兒呢?它可以把結構做的非常複雜,而做這個很重要一點,接頭。我們車也一樣,一定會滿足幾個性能,我們通常講的,彎曲剛度,車過坑的時候會扭轉,所以它的彎曲剛度,剛度是抵抗變形的能力,所有這些東西取決於我們的接頭,接頭很重要。

 

工藝優化:熱成型工藝原理非常簡單,就是把鋼板加熱到一定溫度,快速的脹火即快速冷卻,快速冷卻以後就會形成了非常細小的片狀馬氏體,然後再處理出來,還有高壓鑄造。

 

接頭優化:所有的機械式的連接有一個優點,並不是它的強度有多麼高,而是它的一致性比較好。


四、水氫機是整車輕量化法寶


現今最熱門的新能源汽車的輕量化勢在必行,怎樣做到減輕重量的同時,又降低成本。新能源汽車如果要增加10%的續航里程,就有幾種辦法。第一,放更多的電池,所以比亞迪的車離地間隙都非常低,因爲他要保證全系車型續航里程500公里以上,怎麼辦呢?只能增加電池,一個不行放兩個,兩個不行放三個。但是增加電池就意味着成本增加。第二,減重。第三,改變風阻係數。第四,改變滾阻,這個代價是非常高的,意味着所有的連接件都要改變。

 

對於水氫機來說,可以輕鬆實現減重,而且是在不降低續航里程的基礎上。那麼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水氫機是採用汽化催化重整及純化多項技術從醇水中獲得高純氫,通過質子膜系統產生電、熱等多種能源的裝置。

 

化學公式如下,制氫:CH3OH + H2O → CO2 + 3H2 發電: 2H2 + O2 → 2H2O + 電

 

水氫機的原料甲醇的優勢非常明顯,常溫常壓下是液體,能量密度高。若基於水氫機357轉換效率(3公斤甲醇製備5立方米氫氣發7度電),那麼,一公斤甲醇相當於15.5公斤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鋰電池200W/kg),如水氫機的轉換效率達到369(3公斤甲醇製備6立方米氫氣發9度電),那麼一公斤甲醇相當於20公斤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因此,水氫機對於整車的輕量化具有重大意義。

 

編輯:小合

文章來源:公衆號 未來出行學院 未來出行學院 作者 熊飛

備註:本文信息僅供分享交流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