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老大馬雲說過一句話,那就是:商機來了,你看不見;看見了,你看不起;看起了,你看不懂!”這句話真是非常有道理!在農村,有那麼一個小行當,很多人都瞧不起,但有人卻是將這個小行當做發展壯大,年賺2個億。什麼行當這麼牛?咱們一起來看看。(訂閱:老三侃三農,瞭解天下三農事)

相信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清楚,以前咱們同學之間相互走動的時候,每去到一個同學家時,都能聞到濃重的雞糞味。在農村,很多家庭都會養殖一些禽畜,其中很多家庭都會或多或少的養殖一些雞,有些甚至是幾百只、上千只,多數也會有幾十只。除了逢年過節時,自己宰了喫,同時還拉到集市上去賣掉,作爲經濟來源。

即使是養殖來自己食用或者是賺錢,都希望這些肉雞能夠多長肉,同時長的快點,還要保持它的口感。但作爲雄性的公雞,到了生育時期,就到處尋覓母雞,同時非常好鬥(咱們小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公雞之間爭鬥),將餵食的飼料都耗在爭鬥上了。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這些公雞往往比較瘦削,沒有多少肉,所以爲了讓它們多長肉,少點爭鬥,就要對它們動刀,施行外科手術。

這個外科手術,咱們農村朋友稱作“閹雞”,就是將公雞的睾丸摘掉,施行這種外科手術的人咱們叫作“閹雞匠”,南方很多農村朋友叫“閹雞佬”。在小時候,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閹雞匠騎着一輛自行車,褲兜着揣着一個用塑料袋裝着的“手術刀”,也就是閹雞工具(一般有小刀、小剪、小鉗、鑷子等)。

這些遊走於鄉村的閹雞匠,替農戶將公雞閹割,每隻公雞收費5~1塊錢(是很久以前的收費了),熟練的閹雞匠,一天下來也能夠賺個幾百塊錢。這在當時的農村,已經算是收入非常高了,養家餬口是根本不成問題了。關鍵還有一點是,很多農村人都不稀罕這些閹割出來的“雞睾丸”,閹雞匠於是順便將它們帶走了。據悉,這些閹割出來的“雞睾丸”,在一些地方可以是上等的菜式,稱爲“雞子”,且有非常高的滋補作用。這些閹雞匠將“雞子”售賣給酒樓,應該也賺個不少。

閹雞這個古老的行當,很多農村朋友都瞧不起,可正是這樣,有人卻將它成爲一個大行業,甚至是發展成“閹雞連鎖”,在爲養雞戶提供閹雞的過程中,提供相應疾病治療,年賺2個億。以閹雞爲媒,爲這個古老行業注入新鮮動力,發展成了大行業。所以說,別小瞧一些小行當,如果運用得當,也是賺錢的大項目。(每天堅持更新文章,實在不易,如果喜歡本文,請在最下方打賞下小編或點個贊,以示鼓勵唄!謝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