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頗有作爲,統一中國之後,國力盛極一時。這時的高句麗已經逐漸成長爲東北地區的一個比較大的國家,國都在樂浪郡的故地平壤城,亦名長安城。此時的高句麗還是佔據了遼東大部分地區。黃門侍郎裴矩奏告隋煬帝:“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爲三郡,晉氏亦統遼東”。這裏將高句麗政權所佔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以前,下至魏晉時期,無可辯駁地指出遼東爲隋朝領土。在周邊國家都臣服隋朝時,盤踞在東北亞的高句麗一方面向隋朝稱臣,另一方面又試圖與突厥結盟,時刻想爭奪東北亞霸主之位。所以,到了隋煬帝楊廣這裏,更不可能容忍撮爾小國在自己眼前撒野。於是,從大業八年(612年)到大業十年(614年),短短三年內,隋煬帝發動了對高句麗進行的三次戰爭;投入兵力總共200多萬,而後勤人員則是士兵的兩倍。然而,就是這三次戰爭,效果確實極其糟糕的,雖然高句麗最終稱臣,隋煬帝到底是如何實質上失去這場戰爭的呢?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贏了戰爭輸了人心

隋煬帝對高句麗發動戰爭,連續三年的征戰使隋朝數十萬軍人喪生,還有大量民夫死亡,鉅額物資損失,過度的征斂還破壞了隋朝的經濟,引起國內人民對隋煬帝的強烈不滿。從第一次遠征時,就開始爆發隋末農民起義;至第三次遠征時,各地大量農民起義使隋朝統治崩潰、名存實亡。這樣的連年征戰嚴重削弱了隋朝國力,導致民不聊生,使隋煬帝喪失了民政基礎;隋末不僅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各地方勢力也趁機搶奪天下,最終使隋朝崩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