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土面積廣闊,地域色彩濃厚,因此在這塊土地上也發生了無數的戰鬥。而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北方人似乎表現得比南方人更加彪悍,更加能打仗。說實話農業文明時代,北方人大多是遊牧民族,體格和體能強大,因此他們好鬥、尚武精神強大,南方人在他們面前就是一個個的小雞,還有人說北方人才適合去當兵,適合參與戰鬥。但是隨着歷史的發展,南方人也越來越能戰,那麼到底中國哪個省份的兵源質量最高呢?

說實話,這並一個沒有標準答案。在中國農業文明的前期,北方算是中國兵源質量最高的,中國關中的秦軍橫掃六國,建立起強大的秦朝,春秋時期,陝西人無疑也是第一撥兒最能打的,所以關中地區、內蒙古地區算是兵源質量比較好的一方。他們在中國前期的歷史鬥爭中,總能贏得勝利。可是後來,南方人的勢頭也強盛起來了,他們在中國農業文明的後期,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現在的浙江一帶、淮南一帶算是中國兵源質量較高的地方,太平天國起義、李鴻章建立的淮軍、掃除倭寇的戚家軍,算是最好的證明了。

不過對於北方人和南方人誰更彪悍這個問題,不僅在中國,在整個北半球都是個疑難。北方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表現得更強勢,尤其是中國北方的黑土地東三省,江湖尊稱“大砍省”,就對武力充滿自信。有人還把他們跟戰鬥民族俄羅斯相比,有人用一句話形容東北人非常合適,說:“他們基本沒閒過,他們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準備打架的路上。”所以東北這塊的兵源質量在中國來說,也是非常高的。

如今世界已經邁入工業文明時代和科技時代,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層出,武器的優劣在戰爭中成爲至關重要的因素,而士兵的作戰能力已經屈居其後了。不過如今世界的安全形勢,中國的安全形勢也不容樂觀,在冷兵器時代,勇武、尚武的精神是支撐一個國家和軍隊走向勝利的關鍵,在今天,中國也依然需要這種尚武精神。因此如果一省的兵源質量比較好,尚武精神最強,中國軍隊能更好地吸收他們,他們就可在未來形成中國強大的作戰力,給予敵人最強的震懾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