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自称大汗的时间是1260年,建立元朝的时间是1271年,灭亡窝阔台汗国,基本结束与其他蒙古汗国征战,并获得各大汗国认可的时间是1309年。这一样一算起来,元朝军队确实与其他蒙古汗国打了四五十年的时间。

这个过程很长很煎熬,忽必烈直到死(忽必烈去世于1294年),都没有看到元朝与其他蒙古汗国关系正常起来。

(忽必烈像)

不过,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其实还是忽必烈自己造成的。

蒙哥大汗战死在南宋四川钓鱼城后,在蒙古监国的阿里不哥就不断派人来联络忽必烈,让他回国参加商讨选大汗的事宜。但是忽必烈并没有回去。他担心有两点:一是担心回去后,就被阿里不哥给扣留。二是担心回去参加推选,自己并没有把握被推选为大汗。

忽必烈不会去,干脆自己找了些人召开忽里台会议,并宣布当上蒙古帝国的大汗。

这件事,不但让阿里不哥很不满,也让蒙古本土的很多宗王不满。当时基本上除了他的兄弟旭烈兀支持他外,没有人支持他。

于是,阿里不哥随即也召开了忽里台会议。出席阿里不哥举行的忽里台会议的,差不多包括蒙古的所有老牌宗王:一是术赤的孙子忽里迷失和合刺察儿;二是察合台的儿媳兀鲁忽乃(她丈夫哈剌旭烈已死,她是实际统治者)、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三是窝阔台的孙子尔赤(合丹的儿子)、海都(合失的儿子);四是蒙哥大汗的儿子阿速台、玉龙答失;五是成吉思汗的兄弟帖木格的两个重孙子。这个阵容非常强大,阿里不哥在会上被推举为大汗。

可以说,阿里不哥被推举为大汗,非常具有说服力。

(攻打阿里不哥)

忽必烈当然不干了,于是提兵攻打阿里不哥。

忽必烈之所以敢率先自封大汗,最大的底气就是他兵强马壮,实力强劲。阿里不哥当然打不赢,所以这个仗打了四年后,1264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1266年,阿里不哥暴卒。

忽必烈虽然战胜了阿里不哥,但是并没有赢得蒙古其他宗王的支持。大家都各自为政,不承认忽必烈大汗之位,也不去朝见忽必烈。

忽必烈当时正在着手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发动对南宋的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打到1279年,崖山之战后,忽必烈的元朝,才吞并南宋,实现了统一。

不过,忽必烈虽然把精力几乎都放在南方战事上,但是他也没有放弃瓦解那些不服从他的蒙古宗王。他先是准备搞乱察合台汗国,把一个亲附于他的察合台的重孙子八剌放回察合台汗国内,帮助他夺取察合台汗国的汗位。

不过,八剌回国夺位后,就叛变了忽必烈,与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联合起来,反对忽必烈。在这个过程中,察合台汗国的海都渐渐地成为了首领,带领大家和忽必烈作战。

忽必烈虽然双线作战,但是他毕竟兵强马壮,因此,在与另外三大汗国联军作战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上风。不过,却并不能把三大汗国瓦解。

(卷土重来的海都)

1269年,忽必烈派大将那木罕打败海都,海都逃走,不过随即卷土重来。1274年,忽必烈增加军队,派大将安童帮助那木罕打海都。没想到安童被部下昔里吉(他是蒙哥大汗的儿子)抓住,送给了海都。1286年,海都的联军一度和东道诸王联合起来,打到元朝的哈拉和林,后来被元军击退。

1294年忽必烈去世,他的孙子铁穆耳(元成宗)继位。元朝和三大汗国(主要是海都)的战争又断断续续打了很多年。1301年,海都在进攻元朝的时候,受了重伤,死在回去的途中。

海都去世后,海都的后人发生内乱。元朝大将海山(后来的元武宗)利用这一点,对海都的两个儿子拉拢加攻击,各个击破。在这个过程中,察合台汗国及金帐汗国都先后承认了元朝的宗主国地位。直到1309年,海都最后一个后人投降元朝,强盛一时的窝阔台汗国灭亡,元朝作为宗主国地位,最终才被所有宗王所承认。

总结一下,元朝在这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战争中,之所以最终能够打胜。一是元朝实力强劲,二是三大汗国联军互相之间勾心斗角,暗战不断。三是强势人物海都受伤去世。四是经过了半个世纪的人事变迁,相逢一笑灭恩仇。

(参考资料:《元史》《蒙古秘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