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龍作爲中華民族的象徵,受到億萬龍的傳人頂禮膜拜。龍的藝術形象,成爲我國傳統裝飾的重要題材,在從古至今的許多建築、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此外,在作爲財富象徵的錢幣上也可以尋覓到龍的蹤跡,其中以大清銀幣最爲顯著。

從清朝光緒中葉起,我國各省地方政府開始用機器製造“光緒元寶”銀幣。到了光緒末年,湖北省和戶部又製造了“大清銀幣”。當時,各省的銀元局幾乎是獨立的,銀元在重量和成色上不一致,其流通也有地方性。爲此,清政府於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頒佈幣制條例:首先,定銀元爲國幣,並規定以“元”爲單位,每枚銀元重爲七錢二分,成色爲90%,含純銀量爲六錢四分八釐。其次,積極改革銀兩制度,停止各省自由製造,將制幣權統一收歸中央政府。隨後,當年就試製統一的“大清銀幣”。到了宣統三年(1911年)由戶部天津造幣總廠正式製造“大清銀幣”。此係列幣的發行權歸於清朝政府,在製作的材質、成色等方面,其進行了嚴格的把控,這使得宣統銀幣在製作工藝和品相上更勝一籌,實屬中國貨幣史上之空前,在市場上備受矚目。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是清末幣制改革的產物,其設計新穎,製作精良,是錢幣愛好者的珍藏品,也是最具收藏與投資價值的。我們徵集到鍾先生一枚曲須龍版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是祖輩留傳下來的,直徑3.9cm,錢幣正面上下緣爲滿漢文“宣統三年”字樣,珠圈內鑄有漢字“大清銀幣”四字,楷書端莊,左右兩邊分列長枝菊花紋飾;錢幣背面中間爲幣值“壹圓”,下緣爲英文幣值“ONE DOLLAR”,蟠龍沿邊緣自左向右騰雲而起,龍頭居上,尾須向上,龍珠在“圓”字下方,龍眼凹凸,炯炯有神,十分壯觀。

作爲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的沒落使得衆多大清所產的物件別賦予了很強的紀念意義。錢幣是衆多朝代中都會使用來交換貨品,大清銀幣是清末的貨品之一,但它在清朝末期的鑄造和使用有着跨越式的發展。在製造此銀元的同時,許多人提出了製造金幣的主張,主張中國實行金本位制,在黃金儲備不足和成本過高的情況下,採用了銀作鑄幣材料,這才使得大清銀幣問世。這種銀幣以黃金定價格標準,但國內實際流通的是銀元,銀元按黃金價值流通,是黃金的價值符號,極富意義。

點評:鍾先生的大清銀幣宣統三年壹圓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在錢幣收藏界頗具盛名,歷來爲中國銀幣收藏的傾心之選。此藏品開口規整,鋸齒整齊深刻,包漿圓潤,是古錢幣收藏精品,值得藏家收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