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公安机关先后两次向文物部门移交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功追缴的大量珍贵青铜器,这些国宝级青铜器因此成为博物馆陈展主体。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品,主要源于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过程中追缴回的大量文物,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考古发掘出土和博物馆馆藏。

7月27日,山西青铜博物馆正式开馆。据悉,这是我国首个省级青铜主题博物馆。山西青铜博物馆展品,主要源于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过程中追缴回的大量文物,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考古发掘出土和博物馆馆藏。

2018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累计破获文物犯罪案件100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99人,打掉文物犯罪团伙180个,追缴涉案文物27911件,其中,一级文物141件、二级文物271件、三级文物1071件,破案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和追缴文物数均超过前十年总和,有力遏制了全省文物犯罪多发势头。一度猖獗的盗掘古墓葬犯罪自2018年5月以来保持了“零发案”。通过打击文物犯罪发现并配合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的山西闻喜酒务头墓区,还填补了山西无大规模商代晚期墓地的空白。酒务头商代墓地项目荣获“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对此批示“工作有力,成绩显著”。省委书记骆惠宁为此称赞公安机关,“一场战役打出了一个‘博物馆’”。

去年10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决定正式建立“山西青铜博物馆”。山西公安机关先后两次向文物部门移交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功追缴的大量珍贵青铜器,这些国宝级青铜器因此成为博物馆陈展主体。

7月

27

日,山西青铜博物馆开馆当天,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本报记者 傅国辉摄

据介绍,2018年以来,在副省长、省公安厅长刘新云强有力组织指挥下,山西公安机关主要展开了以下行动——

忠于使命、勇于担当,严厉打击文物犯罪。山西公安机关将打击文物犯罪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12个延伸领域的重要战场之一。明确了“追逃犯、追文物、追资产和深挖犯罪、铲除保护伞”的“三追一挖”主攻方向,坚定“在逃人员不到案不放过、被盗文物不追缴不放过、犯罪分子的经济基础不摧毁不放过、犯罪‘保护伞’不铲除不放过”的“四不放过”攻坚决心,坚决果断向文物犯罪亮剑。特别是以侦办闻喜“盗墓黑帮”特大案件、襄汾陶寺北墓地系列盗掘古墓专案等重大案件为突破口,彻底摧毁了一批黑恶犯罪与腐败问题深度交织的文物犯罪集团。

建立中心、打造尖刀,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的能力水平。省公安厅专门组建了打击文物犯罪运城、临汾、晋中、太原4个办案中心,在省公安厅直接指挥调度下侦办全省文物犯罪案件,成为山西打击文物犯罪的主力军和主攻手,全省88%以上的文物犯罪案件由四个中心成功侦破,95%以上涉案文物由四个办案中心成功追缴。

不远万里,一追到底,护航国宝回家。山西公安机关紧盯流失国宝、依法追缴。经过公安民警的不懈努力,2018年以来,先后追缴文物27911件,包括“晋公盘”“义尊”“义方彝”等百余件国宝级珍贵文物,在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后重归故里。经权威机构和专家鉴定,这些珍贵文物几乎包含了中华文明进程的每一个时代,覆盖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每一处核心区域,成为了诠释中华文明起源的有力实证。

依法移交、规范保护,积极推动追缴文物保护利用。在省公安厅有力倡导下,建立了公安、文物部门常态化移交机制。公安机关两次移交,累计向文物部门移送追缴涉案文物25415件,其中一级文物130件、二级文物265件、三级文物928件,成为山西文物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强化协同、凝聚合力,积极开展综合整治。2019年,山西公安机关与文物部门深度合作,聘请25名专家和研究员,组建了山西公安机关涉案文物鉴定专家库,为依法固定证据、严惩文物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撑。按照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全省文物安全防范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构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属地管理的文物安全工作格局,并将运城市盐湖、绛县、夏县、新绛、稷山、芮城、闻喜、平陆和临汾市侯马、翼城、曲沃、襄汾、洪洞等13个县(市、区)纳入打击整治文物犯罪“重点县”,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治理,加强联防联控,坚决整治重点市县盗掘古墓葬犯罪问题。

全面发动、深入宣传,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依托山西公安“一网通一次办”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平台,并与主流媒体开展合作,广泛宣传我省打击文物犯罪的重大战果。与省文物局联合举办“国宝回家——山西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展”,共接待观众10万余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会同省文物局、山西大学举办“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深入解读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进校园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山西青铜博物馆的正式开馆,必将进一步彰显党委政府打击文物犯罪、保护文物安全的坚定决心,更加凝聚起全社会文物保护的强大共识和合力。

本报记者 魏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