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柔奴,北宋时期人。

柔奴父亲本是宫中的一位御医,生活条件很好,但后来因事入狱,并死在了狱中。

柔奴母亲受不了打击,不久也病逝了。

可怜的柔奴被叔叔卖到行院,靠卖艺为生。

行院见柔奴娇艳可人,而且天资聪明,就进行重点培养,希望她能变成摇钱树。

不出所料,柔奴在十几岁的时候,出落得跟一朵鲜花一样,声名远播。

有一次,柔奴的一位姐妹生病了,她便陪同姐妹去找陈太医看病。

碰巧,这位陈太医正是柔奴父亲当年的好友。

看到故友的女儿,陈太医百感交集,于是马上找政府官员,筹集银两,把柔奴从行院中赎了出来。

此后柔奴就给陈太医打下手,因为对人态度和善,她受到了大家的喜欢。

柔奴还很勤快,不时地读读医书,再加上陈太医的指导,后来一些病,柔奴自己就能诊断了。

柔奴后来与北宋才子王巩相爱。但王巩已有家室,柔奴就宁愿做王巩的歌女。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王巩是苏轼的好友,受牵连被贬岭南。

当时王巩的家人都不愿去那蛮荒之地,偏偏柔奴愿意跟着王巩去受难。

他们去到岭南之后,王巩监督盐酒税务。柔奴则亲自采药,为社会底层的老百姓看病。

柔奴颇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人们称她为“神医”,这事一时传为美谈。

五年后,王巩与柔奴回到京城。

苏轼因好友受到自己的牵连而非常内疚,所以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与王巩的书信往来。

这次好友一回京,苏轼赶紧前去看望,二人交谈甚欢。

苏轼跟柔奴也非常熟悉,他问柔奴说:“广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

柔奴平静地回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颇受感动,随即为柔奴填词一首,全词为: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颇负盛名,最后一句更是成为千古名句。“点酥娘”也因为这首词成了柔奴的代名字。

她与王巩的爱情,以及她为岭南百姓的付出,一直被人们所颂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