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大都是雄才大略、功绩卓著,但也有捡漏的。

如果是父亲打下江山,自己做皇帝,像曹丕这种的,大家都很清楚。

可是今天要讲的这位,历史记载他英明神武,演义更是把他说的英雄盖世,但实际上他却功绩平平,可以说是一个大捡漏王。

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

说起赵匡胤,我们的印象是武艺高强,一根盘龙棍,南征北战,打出一个国泰民安的大宋天下,自己做了十八年的“马上皇帝”。

可是实际中赵匡胤,首先从形象上看,他是个大黑胖子,不是什么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形象。

再看他的功绩,实在是平平,周世宗柴荣几次大的战役其实也没赵匡胤什么事儿。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各地藩镇的力量越来越大,后来拥兵自重,形成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可到了五代后期,各藩镇的力量又重新被中央集中起来。这正是“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

五代后周的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两位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将后周发展壮大。

柴荣在位时,后周中央禁军大概在20万人左右,相对于地方军有绝对优势。

中央禁军中又分殿前司和侍卫司,这两支军队约9万人,受皇帝直接领导,是最为精锐的部队。

从此可以看出,后周的军事力量已经实现了皇帝集权,大一统王朝呼之欲出。

可是这时意外产生了,柴荣当了五年的皇帝,突然驾崩了,历史给了赵匡胤一个绝佳的机会。

当时赵匡胤刚当上殿前都点检,掌控了殿前司。也可能就是因为赵匡胤军功平平,朝廷对他没有任何猜忌,才让他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赵匡胤虽然军功不多,但为人倒是很好,哥们兄弟很多,所以当他陈桥兵变时,有很多人帮他,这才使他成功当上了皇帝。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赵匡胤其实没有什么军功。后世对赵匡胤的评价,大都是夸他性格大度沉稳。

赵匡胤当上皇帝,史官当然要对他大加赞美,可翻来翻去,赵匡胤也就是跟着柴荣参加了高平之战、后周攻南唐之战等三四次战役。

史官只能把太祖在这几次战役中的表现,描写得特别神勇。

赵匡胤陈桥兵变算是一大污点,史官也只能以弟兄们给他黄袍加身来掩盖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