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很多人都知道凯文·凯莉的《失控》一书,厚厚的一大本书共分了24个章节。从思维的认知一直到智能时代的兴起。整个内容富含了神秘的色彩,又不拘于现实的写照。《失控》,看似一本科学预言的书籍,可它的每一句言语似乎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步步实现,比如第四代工业革命的到来,智能打印,工业物联网,AI机器人等等。读了第一章节,群峰思维,总觉得有些吃力。思维,这一个神秘的形态,不在一个频道上,真的很难理解。经过一番咬文嚼字,群峰思维还是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如凯文·凯莉写道,人类在变革中一直依照自己的思维在创造新的世界,造就新的事物。比如为了解决远程通话的时间问题,人类创造了形式各样的手机。当人们为了记忆更多的东西,能够快速处理更多的事情,人类创造了电脑,组建cpu,像人脑一样灵活运算和记忆。当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更简单地生活,人类发明了人工智能。那些AI机器人依照人类的思维模式去工作,帮助人们完成未完成的事务。尽管有很多的创造发明,但有一条规律还是需要我们必须遵循:要用自然生态的思维模式去运行。违背了自然规律,生态思维,很多新创造几乎无法继续生存。

对于我个人而言,这种基于生态的认知,在思维的理解上还是有一些模糊。但凯文凯莉描述的群峰思维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子里。什么是群峰思维?

上篇文章我讲到一位俄罗斯伟大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而这篇文章我们又离不开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惠勒。惠勒把蜂群看作是一个“超级有机体”,他也发现了蜂群中“涌现”的特征。这种现象在蜂巢中最为常见。我们都知道,蜜蜂都是群体活动,蜜蜂有工蜂,有蜂王,还有雄峰。在生活中,我们基本看不到雄蜂,最常见的就是工蜂。也许有很多人认为,蜜蜂的分工和行为都是由蜂王指挥着。其实这是一种人类思维的错觉。蜜蜂在工作中是不受任何个体支配的。当几只负责踩点的工蜂要出去踩点,一段时间过后,有一只踩点回来了,它觉得自己经过的地方非常适合采蜜,就在众蜂面前绕着八字舞,当负责踩点的工蜂还有些疑惑的时候,这只工蜂把自己的八字舞绕到最大,竭力证明自己踩过的地点是最合适的,然后其中几只工蜂跟着它再去探查证实,回来后,几只工蜂都绕着八字舞飞,然后很多工蜂也开始跟着它们绕八字舞,逐渐飞到采蜜的地方去采蜜。

在成百上千只工蜂中,没有哪一个工蜂可作为统治者,指挥众多的工蜂去工作,即使是蜂王,也要依照工蜂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地点坐镇。当我们只从一只蜜蜂去观察时,其实很难观察到这种涌现和蜂群的思维现象,当我们从整个蜂群来仔细观察,才可发觉每一只蜜蜂都有蜂群思维的特征。在群峰当中,似乎有一只不成形状的手在指挥它们,支配着它们作业。

除了蜜蜂,我们也自然而然会想到蚂蚁。大多农村的孩子都知晓。大雨来临之际,蚂蚁便要匆匆忙忙地搬家。在坚实的黄土地上,一条长长的黑黑的队伍,好似长长的溪流。蹲地上近看,蚂蚁们有的咬着自己白色的卵,有的合力咬合着肥虫,有的拖着刚出生的小蚂蚁向新的窝匆匆地走去,对面赶来的蚂蚁,双角触碰着赶去的蚂蚁,然后又来到旧窝搬运剩下的家产。你不小心打乱了它们的队伍,蚂蚁群开始变得四分五裂,有的向东,有的向西,它们边匆匆忙忙地跑,边相互触碰着对方的角,不一会儿,又是一条整整齐齐的队伍。其实,蚂蚁也存在着蜂群思维。当我们查看单个蚂蚁时,无法发现这种涌现。一旦从群体上查看到它们,便会发现它们的群体行为,不是由某一只蚂蚁指挥着,而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支配着。

从蜂群思维中,我跳跃到了人的本身认知。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要注重群峰思维中无形的力量。比如,我们的言语表现。言语表达不仅仅是沟通的主要要素,它更是一种艺术。主谓宾的完整性,简洁性,四字成语准确地表达,形容词正确地应用,让我们在沟通中略胜一筹。比如,我们的心态表现。心态犹如一面镜子,照射出人的内心活动,当我们怀着阳光的心态,面对他人时也会显得更加光亮,富有激情,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比如,我们的品格。一个好品格会得到贵人的帮助,会得到他人的拥护,会成就自己一生的事业。比如,行动。心中有爱,那就行动起来赋予他人爱心,心中有憧憬,那就行动起来向未来前进。行动的人让人钦佩,认真的人让人心动,人生苦短,抓住时间,行动起来,认真,执着!

蜂群思维见证了无形的力量。我们造就了世界的智能,也要造就不一样的自己,注重自己无形的影响力,让自己在人流中逐渐成为无形的光芒!生活在现实里,有时候,我们也停下脚步想一想,该向蜜蜂,蚂蚁学一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