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在第二个章节最后的部分写道: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文中开头带有浓浓的佛家禅意,大体是这样的:禅宗大师曾经指导新入门的弟子以一种无成见的“初学者心态”悟禅。禅宗大师告诫弟子,要消除一切先入之见。”想领悟复杂事物的本质,需要拥有“蜂群思维”的意识,并且要放下一切固有的意念。

从禅宗大师的禅语中回归到现实生活,我们仔细琢磨科技的发展,发现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象征图标。在20世纪的时代,原子是科学的图标。

原子的通行是非常直白的:几个点循极细的轨道绕着一个黑点。原子独自旋转,形成一个典型的缩影。原子内部的轨道形如真实的宇宙,在一边是遵守规则的能量核,另一边是星系中旋转的同心球体。其核心是一种意志,也是本我,是一种生命力。

原子的直白是质朴的象征,这正如20世纪的人一样,朴素,自然,纯净。虽然从科学的角度看原子的科学代表的是过去,但人的品质并没有过去,也不会消失。抛开人工智能,单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认知,朴素自然一直在蜂群思维的群体中单独存在着,不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中国人,这种高风亮节的品格一直刻印在人们的骨子里。虽然禅师教导我们要放下固有的执念,但仍不要放弃人类诞生以来美好的品质。

蜂群思维描述的是群体中的涌现,个体组建群体,群体体现个体的特性。群体的力量把我们推进新世纪-21世纪。刚刚我们提及20世纪的科学代表是质朴的原子,而21世纪的科学符号便是我们现在正应用的网络。

新世纪的网络四通八达,不管我们走到印度尼西亚,非洲,还是美国,英国,我们都可以使用网络,感知网络的神经交错和便利性。网络本身是没有中心的。我们看到网络图标也会发现这一点,它是一大群彼此相连的小圆点,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纠缠的箭头织成的网。在网络的原型中一一代表了所有的电路,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相互依存,所有经济的,社会和生物的东西,所有的民主制度,所有的群体,所有大规模的系统。

当我们遨游在网络的大海中,我们会时时感受到这种活力和海纳百川的广阔感。有机生命与网络交错,又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虽然我们一直处在“蜂群思维”的“涌现”中,但作为个体,也要保持这种“涌现”优秀的特质,像网络一样胸怀山川,胸怀海洋,正如古人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容万物为一体,永葆青春而富有活力!

包容万物的网络是群体的象征。由此产生了群组织--分布式系统--将自我撒布在整个网络,以至于我们无法发现部分或是分支的说法。我就是我,无数个个体思维聚合在一块儿,形成了不可逆转的社会性,它所包含的逻辑不仅仅是计算机的逻辑,还有大自然的逻辑,种种的逻辑展现了超越理解力的能量。“

网络的群体性也带来了冗余低效率的本质特征。那些来来回回的矢量,以及穿过线道来来回回的东西,包容着各种瑕疵而非剔除它。网络在运行中不断孕育着小的故障,借此避免大故障的发生。网络拥有优秀的一点特性是它能容错而不是杜绝错误的发生,它的存在为学习,适应和进化提供了丰厚的沃土。作为有机生命体,我们与网络交连,也应该吸取网络这样的优质特性。人无完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我们成长中的失败或是犯过的错误。一旦我们从心底拒绝固有的不完美或是犯过的错误,内心便会产生一种排斥的坚硬态度,变得固执,或者骄傲,傲慢。在外形上便是一个虚伪的自我。生活的错与对实质上是人们在团体协作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参照而已,它们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或者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自上而下刻印的价值观。作为有机生命体,富有思维逻辑的人类,我们应该明白容错的能力,反思的力量。爱自己,尊重自己,方能用爱的行动关怀整个世界。

遇上《失控》,遇上智能的预言者,遇上21世纪的科学符号--网络,遇上蜂群思维中的有机生命与科学符号的交融,遇到万物相连的优秀特质。感谢新世纪的网络科学,给我们有机生命体带来巨大的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