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該鎮乘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傳承新區創建的東風,不斷完善鎮村社三級文化服務體系,按照“五位一體”的要求,積極實施“一村一室一廣場”工程,保證村村都有文化活動室、都有農家書屋和有文化活動廣場,實現了文化服務陣地全覆蓋,文化服務設施全達標。如今擁有一個供居民休閒的文化廣場已不僅是城市居民能夠享受到的,沙河鎮13個行政村已有11個村建起了2000平方米以上配有健身器材的文化休閒廣場,村民在閒暇之餘都會到廣場上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多姿多彩。

"\u003Cp\u003E(通訊員 張秉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廣場上,歌聲激盪,舞步飛揚;自樂班裏,歡聲笑語,樂不思蜀;農家書屋,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求知若渴的身影比比皆是……在臨澤縣沙河鎮,無論是居民、農民還是外來務工者,閒暇時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文化天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晚飯過後,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文化廣場上已是一片喧鬧,跳舞的、打太極的、玩滑板的、玩健身器的,熱火朝天,其樂融融。家住化音村的師小紅在跳舞隊伍裏已經跳了半個多小時,“每天喫完飯後,就來廣場跳跳舞,既鍛鍊身體又愉悅心情”,她告訴筆者,在化音村,飯後出來跳廣場舞差不多已經成了農村婦女共同的生活習慣。如今擁有一個供居民休閒的文化廣場已不僅是城市居民能夠享受到的,沙河鎮13個行政村已有11個村建起了2000平方米以上配有健身器材的文化休閒廣場,村民在閒暇之餘都會到廣場上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多姿多彩。如今,在全鎮活躍着21支城鄉健身舞蹈隊,她們激活了農村文化的每一個細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合強村的農家書屋,琳琅滿目的書籍整齊的擺在書架上,前來借閱的羣衆更是絡繹不絕。村民李英是這裏的常客,閒暇之餘他總要到書屋裏轉一轉,看看養殖方面的書籍,一呆就是半上午。“過去沒事的時候,不是打麻將就是嘮閒嗑。如今村裏有了這麼便利的資源,成了我們最好的去處。既能學文化,又能學技術,農閒再也不閒了”。近年來,鎮政府把農家書屋建設作爲“文化惠民”的重要抓手,加大文化設施投入力度,用“文化大餐”豐富鄉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鎮13個村5個社區都建起了農家書屋,覆蓋率達100%。每個農家書屋選配圖書2000餘冊,涉及農村法律、農業科技和生活健康等多個類目,與居民羣衆生活息息相關,極大地滿足了百姓的閱讀需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該鎮乘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傳承新區創建的東風,不斷完善鎮村社三級文化服務體系,按照“五位一體”的要求,積極實施“一村一室一廣場”工程,保證村村都有文化活動室、都有農家書屋和有文化活動廣場,實現了文化服務陣地全覆蓋,文化服務設施全達標。同時,堅持“向羣衆要文化,幫羣衆演文化,讓羣衆享文化”的文化發展思路,積極扶持和壯大民間文藝團體,全鎮建成自愈自樂班10個,社火隊5支,鄉村文藝團隊如雨後春筍般繁榮發展。“自樂班展演”“鄉村舞臺才藝比拼”“城鄉文藝交流”“文化惠民下鄉”等多股“文化勁風”刮遍沙河鎮城鄉各個角落,形成了“年年有主題,歲歲有創新,月月有活動”的魅力沙河特色文化品牌。隨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羣衆享受的“文化大餐”越來越豐盛,歡樂和諧、昂揚奮進的文化氣息遍佈沙河各個角落。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0151468380329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