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换个角度,用更多的关爱去照亮另外黑暗的一面,孩子很快就会忘掉之前受约束的性格,变得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正因如此这位妈妈过度的关注,并且试图去改变孩子的行为,却强化了孩子类似的心理特征,孩子始终在这种标签下生活,他就会以自我求证的方式发展出糟糕的个性来。

一位母亲的来信:

我是一个快五岁孩子的母亲,有个问题长期让我困扰。我的孩子平时总是没有什么主见,做事前老是看别人的脸色来行事,有的时候会为了去讨好他人反而委屈了他自己。

不过坦诚的说,我自己的性格有时也是如此,会比较在意旁人的看法,孩子现在的性格是不是受此遗传导致的?因为我已经深深地体验过这样的性格所带来的痛苦,所以比较希望孩子能够改变这种不好的性格。

所以我会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多听取孩子的建议,比如说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让他自己选择什么类型的故事书、讲什么故事;出门购物的时候让他自己挑选,参考他的意见购买;玩游戏、吃东西、出门时都经常征求他别人的建议,只要是能够做到的就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可是发现最终还是无法改变他的性格,他的口头禅就是:“妈妈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看样子这招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孩子爸爸性格挺暴躁的,不光是对孩子严厉,有时对我也会常以命令口吻说话,有时会对孩子说“如果你不这样,我就不会带你出去玩”。是不是孩子爸爸性格以及说话方式也让孩子性格产生了影响?我也劝过他,但是效果很不好。我明白仅仅凭借我一个人的力量去让孩子性格改变是很困难的。

我知道他现在这个年龄是性格发展的关键阶段,我该怎么做才能改变他这种性格?

心理专家解答:

首先孩子是怎样的性格,本身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痛苦,带来痛苦的是父母对于各种性格所赋予的观念。 五岁的小孩开始识别环境、自我行为和学会判断的阶段,以孩子成长的视角来看,其乐于看家长或他人脸色,服从家长做出决定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这位妈妈主要烦恼来源于其对性格的评价投射到了和孩子的关系中,从孩子身上寻找那些不能接受的东西,担心孩子会有自己不喜欢的某些个性特征。正因如此这位妈妈过度的关注,并且试图去改变孩子的行为,却强化了孩子类似的心理特征,孩子始终在这种标签下生活,他就会以自我求证的方式发展出糟糕的个性来。

漆黑的房间,用一支手电筒去照,看见的始终是被我们所照亮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房间的全部。然而,因为这种照亮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感觉被扭曲,会被家长所照亮的部分制约,变得内心不自由起来。

性格本来就应该随着成长而变化,被约束着就会不自由了,内心固化了,结果孩子的性格就被这样“塑造”了。其实换个角度,用更多的关爱去照亮另外黑暗的一面,孩子很快就会忘掉之前受约束的性格,变得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