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看了《找到你》,两位女主毕竟都是当妈的,的确演技炸裂。电影结束时,我身后一个男性对他的女伴说:“别哭啦,...不至于吧,太歇斯底里了喂。

一个“不至于”,其实能代表很多中国爸爸的心态。可能是中国女性对自己的老公都太好了,又或者是对自己的老公要求太低了,所以很多爸爸都没有足够的共情。

相反的,几乎每一个妈都会有电影里的歇斯底里,我超能理解,尤其是和孩子相关的时候,爆发到失去理性、优雅、专业,很理解。

电影是从李捷这个中产阶级的视角来看待三个不同阶层的妈妈。

王太应该属于富裕阶层,衣食无忧,她当全职妈妈,老公出轨但要争孩子抚养权,

(这里插一句嘴,为什么我们影视作品里的全职妈妈总是很容易遇到老公出轨这种狗血情节?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歧视,因为就暗示全职妈妈约等于和社会脱轨的黄脸婆,现实里全职妈妈插花油画投资健身样样玩得转,不要太多。)

李捷属于中产阶级,在某些时刻对生活满意度非常高,其实却是一戳即破的肥皂泡。有次她带女儿和保姆去海边,保姆的手臂就是女儿的腿,她全程只要开车带路讲讲远方是海岛就可以了,漂亮又从容。保姆问她“老公没有打你你为什么还要离婚?” 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眼里,“打”?那是李捷们的世界里不可能出现的词,零容忍的。感情不和就离婚呗,反正老娘又不是自己养不起。她发自肺腑地说:“我们现在不也挺好的嘛!”

李捷的生活和我们身边大部分人的生活很像,看似面面俱到,但就是一根根细柱子撑起来的亭子,柱子可能是保姆可能是老人,只要一根柱子倒了,生活就垮了。

保姆孙芳的阶层就是底层老百姓。在现实生活里,上面两个阶层应该是看不到这个阶层那么多的现实真相。孩子住院的床位,120都开不进来的出租屋,婚礼要被别的男人揩油,婚后要被老公家暴,孩子生病老公就撒手不管.....任何一条在李捷的生活里都不会出现。

当保姆把孩子带走,李捷瞬间就崩溃了。一个律师的理性、一个高级白领的智商、一个中产阶级的体面,瞬间全部瓦解。

电影里有两个镜头很有意思:

当孙芳因为欠费被劝退出院时,这个床位正好是让给李捷的孩子,其实我相信李捷的前面一定还有其他妈妈在等床位,但李捷的老公用资源帮她排到了床位,而且和护士的熟识也让李捷对医院高枕无忧。安放好孩子,她拨了一下头发,精致、从容,这就是她自己眼中的自己,精英中产阶级。她看不到门外被赶出去的孙芳和孩子,也会冷漠地对王太说“我努力工作就是因为不想有一天像你这样没有选择。

还有一个镜头是婆婆要来看孩子,李捷的反驳又“专业”又冷漠,“你只是她的奶奶,而我是她妈妈。你要来看她最好先预约一下。”

而孩子被带走后,李捷成了被讹诈立刻转账的人,成了被早餐摊男性打出鼻血依然舔着脸哀求的人,成了不听警察劝阻冲动行事的人......歇斯底里源自于无能为力。

这里又要说回到散场时那个男生说的“不至于歇斯底里”。

男性的对话更倾向于给到直接的解决方案,不能给到,那还不如不要对话。

而女性不同,女性尤其是妈妈,尤其是李捷这样集中了单亲(很多中国妈妈有老公的状态也和单亲差不多说实话)、职场等于一身的妈妈,压力一直处于满瓶。

社会对妈妈有多苛刻呢?

婆婆在孩子丢了之后,埋怨李捷“你怎么搞的??” 李捷气若游丝地回答了一句话:“白天要上班”。--是啊,为什么孩子丢了不用怪爸爸,爸爸从来没有“工作育儿如何平衡”的问题?!

先生希望李捷有女人味,温柔体贴,却从来没有和她建立一个对女性来说有效的沟通方法(比如听她说说,发发牢骚,哪怕你只是说嗯嗯嗯,你真的很不容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云云)。

所以当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要失去了,她是一定歇斯底里的。

我想起去年上海那个跪在雨里升学考试门前的妈,也想起我见过的两个普通生活场景里的妈妈。

送孩子坐校车快迟到了,把高跟鞋一扔赤脚跑的妈,面对周围的侧目,脸上甚至有悲壮,这都是一种情绪的外化,我猜她不光是为了赶上校车,更是一种“每天早上都要我伺候早餐伺候穿衣伺候送校车”的情绪发泄;

一个妈妈陪孩子去参加一个考试,结果当场公布时孩子没过。小孩泪洒现场,妈妈缠着老师一遍遍问你们到底是怎样的审核标准,满眼都是绝望。

至于吗?当时目睹这两个妈,我觉得她们的生活都不至于要歇斯底里,她们应该也都知道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应该calm down,应该事先规划,应该准备好option b,但因为是妈妈,就真的也理解了。

如果平时生活里有人能帮她们分担些压力,如果有人能听她们说说,给她们些取舍的建议,对她们驾驭自己的情绪就会很有帮助。

作为妈妈,如何让自己避免这样的歇斯底里?

老公、朋友、整个社会,应该给妈妈多一点理解。而作为妈妈自己,我想最有用的方法其实就是:学着取舍吧,不能什么都想要

这本电影最后马伊琍说“就是松不开那手”,这句话如果是姚晨来说,应该就是“就是什么都舍不掉,就是什么都想要”。

为什么呢?用加拿大CBC拍的working moms里的一幕来回答:想要面面俱到,那是不可能的。

最后说一句,电影最后的反水我觉得有点“过”了,姚晨开庭时说了一段话,完全置自己当事人利益于不顾,转头让法官把孩子判给对方吧!看似是充满同情的女权宣言,但女权应该是平权,而不是利用女权为这样不专业的律师行为背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