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剛喫完飯就劇烈運動

喫飯後,消化器官需要大量血液供應。若在這時運動,勢必使骨骼肌搶走許多血液,結果造成消化道缺血。

不但胃腸的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也會減少,將引起消化不良。

建議:一般來說,不經常運動的人和體弱的人,最好飯後1~1.5小時再運動,而劇烈的體育競賽,最好在飯後2 小時再進行。

2. 餓着肚子做運動

飽腹運動有害健康,空腹運動同樣百害無一利。醫學雜誌報告顯示:空腹鍛鍊會導致頭暈眼花,甚至嘔吐,出現“運動性低血糖”,增加意外傷害的幾率。

運動前一定要喫點容易消化的東西,如香蕉、葡萄乾等,這樣纔不會因爲低血糖而產生不適。從而避免對身體造成的大負荷傷害和壓力。

3. 鍛鍊初期喜歡炫耀

在別人面前愛面子,特別是美女面前總是想耍個大重量來搏個眼球。這種人不考慮自身能力,強行進行超出自身負荷範圍的訓練。

這很容易導致肌肉、韌帶等受傷,同樣也會對以後的訓練造成心理陰影。

初學者應該從小重量,低負荷,低難度,簡單動作開始鍛鍊。鍛鍊之後要注意身體拉伸,防止肌肉的痠痛和僵硬。

4.力量訓練前不做熱身訓練

很多人都會忽視熱身動作直接進入有氧和力量訓練。這樣不但會使肌肉,還會讓你的健身效果大打折扣。

熱身,能提高身體主要部位的體溫,使更多的血液流向肌肉,爲身體進行劇烈活動作好準備。

5.劇烈運動後突然停止

劇烈運動時,血液多集中在肌肉中。肢體肌肉強力地收縮,會使大量的靜脈血迅速回流到心臟,再把有營養的動脈血壓送到全身,血液循環極快。

如果劇烈運動剛一結束就停下來休息,肢體中大量的靜脈血就會瘀積於靜脈中,心臟就會缺血,大腦也就會因供血不足缺氧而出現頭暈、噁心、嘔吐、休克等症狀。

所以劇烈運動之後,我們要慢慢使身體適應訓練強度的變化,使血液循環趨於平穩,避免因供血不足出現的種種症狀。

6. 運動時不補水,運動後狂灌水

劇烈運動後,如果因渴一次性喝水過多,會使血液中鹽的含量降低,降低細胞滲透壓,導致鈉代謝的平衡失調,發生肌肉抽筋等現象。

一次性喝水過多,若躺下休息更會因擠壓隔肌影響心肺活動。所以劇烈活動後口渴不可喝水太多,應採用“多次少飲”的方法。

每個人運動時排汗量不同,需要補充的水分也不一樣,只要保證不感到口渴就行。

7.運動結束時總是一支事後煙

回到換衣間都可以看到,有些人抽着煙指導着別人健身,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運動後吸菸對身體危害更大,同時氧氣吸收不暢還影響機體運動後的恢復,讓人更容易感到疲勞。

運動時血液循環較快,導致肺部和全身組織吸收有害物質增多,這些物質會大量進入人體,無疑會給人體機能和組織帶來比平時吸菸大得多的傷害。煙霧中的一氧化碳吸入機體後,使機體重要組織缺氧加重,從而導致運動能力的降低。

8. 運動後就立刻沖涼

有人圖一時痛快,劇烈運動剛一結束,馬上進入空調室或在陰涼風口處乘涼。這會帶走很多熱量,使皮膚溫度迅速降低,同時通過神經系統反射活動,會引起上呼吸道血管收縮,使局部抗病力量下降。

於是,寄生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的細菌病毒就會乘機大量繁殖,引發感冒、傷風和氣管炎等疾病。

因此,劇烈運動後應先擦乾汗液,這樣才能保證健身之後效果最大化,也不會造成健身誤區所造成的病痛。

9.幾天不鍛鍊,一次練一年

平時不會做什麼大強度的訓練或者基本沒做過鍛鍊,週末卻突然大重量鍛鍊。這樣只會讓肌肉拉傷,還會造成身體器官的隱性傷害。

另外,這種“暴飲暴食”式的鍛鍊,不但健身效果不佳,反而容易出現意外的身體損傷,較常見的有關節損傷和肌腱拉傷等。

10.運動後就大喫大喝

由於血液多集中肢體肌肉和呼吸系統等處,而消化器官血液相對要少。消化吸收能力差,運動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調整,消化吸收功能才能逐漸恢復。

劇烈運動後,有人把啤酒當水大口喝,這樣容易使血液中尿酸急劇增加導致痛風。所以劇烈運動後,如果馬上喝酒喫飯就會感到喫不香,且對食物中營養的吸收也差。

11.生病期間依然堅持鍛鍊

有的人很勤快,生病時也不忘鍛鍊。不少人認爲對於頭痛腦熱的一些小病,繼續鍛鍊是一種“運動療法”,出一身汗病好得快些。

其實這是一種最危險的概念。生病期間,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會下降。身體不適,就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量。否則會加重病情,延長病期。

如果在運動中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切忌硬撐。尤其是中老年人,以防運動誘發猝死。

12. 以爲熬夜沒什麼大不了

健身3大要素:科學訓練、充足營養、充足睡眠,3者缺一不可。

人體內的荷激素對肌肉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分泌從晚上11-12點進入最高值,專業的健

身運動員很注重休息的重要性,每天至少保證1+7的睡眠時間,即晚上7個小時,白天1個小時的睡眠。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卡路里運動營養關注我們的微信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