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其實大部分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各種因素綜合影響下形成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平安快樂的長大,所以下面這些內容家長可真的要走心閱讀了,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膽小的性格。

孩子比同齡人膽小,家長該怎麼辦?

1、不要嘲笑和恐嚇孩子

這種情況比較常見,由於孩子小的時候不聽話,總是以各種恐懼的東西來嚇唬孩子,好讓孩子服從。比如,如果還不睡覺就讓大怪物來叼走等等。當孩子真的對這些東西有恐懼的時候,我們又開始嘲笑孩子膽小,結果孩子就更加害怕了。所以,一定不要恐嚇孩子,更不要嘲笑孩子。如果需要孩子服從,要用正確科學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粗暴嚇唬了事。

2、務必瞭解孩子心中的恐懼

一定要了解孩子內心到底是在害怕什麼,才能找到正確的應對之道。首先,可以嘗試着直接問孩子到底是害怕什麼;如果孩子說不出來或者不敢說出來,可以嘗試着讓孩子寫下來。總之,咱們必須要搞清楚,孩子膽小害怕的根源是什麼。一般來說,膽小怕生來自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對孩子來說,未知世界的範圍很廣,他自己是無法分辨的,如果父母能幫他分析清楚恐懼的荒謬,孩子的膽怯便會消失。

3、用事實告訴孩子恐懼不存在

  • 既然孩子的恐懼往往來自於他們的未知世界,家長們就可以用各種方法,通過事實來告訴孩子真相是什麼,引導孩子消除心中的疑慮,大膽的去行動。如果孩子是害怕怪物、鬼怪啥的,那就通過電視、書本等告訴孩子這些東西不存在,甚至可以在晚上陪着孩子去找找看,說明其實那都是故事而已。
  • 如果孩子害怕生人,那就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聚會,如果可以,先和聚會的人溝通下,營造一個好的氛圍給孩子,先提前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是誰,是幹什麼的,有什麼特點,該怎麼稱呼。這樣孩子心裏有底,就不會那麼恐懼了。
  • 如果孩子怕某個人,父母不妨與此人進行溝通,讓對方卸下令人恐懼的面具,以更親和的形象出現。同時,告訴孩子,對方並沒有惡意,並可以示範自己與對方交往的情形,給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
  • 如果孩子害怕與人單獨交往,父母可以陪孩子前往,但是,在快要到達的時候,要求孩子獨自前往,父母則在附近注視孩子,給孩子壯膽,經過不斷的行動,孩子的膽子也會逐漸大起來。

4、多參加戶外活動

帶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與孩子一起參加一些拓展類項目,有父母陪着,孩子的膽量往往就會更大一些,特別是當父母做出榜樣時。在戶外活動時,第一,要多鼓勵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做他覺得危險的項目;第二,可以讓膽大的小夥伴結伴前往,當孩子看到其他人也能做到時,他心中所有的恐懼往往就一下子就化解了。

5、鼓勵孩子多與人交往

多鼓勵孩子與人交往,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如上面所說的“多和別的孩子結伴去參加戶外活動”。同齡人的舉動和做法,會具有很強的示範的作用,會對改變孩子固有的一些觀念產生積極的影響。

例如:在泳池裏,孩子不敢下水,當他看到與他同齡或者甚至比他小的孩子都敢下水時,他一下子就會覺得原來這根本就沒什麼。可能你不知道跟他講了多少遍你會保護她、別的孩子都能下之類的,但是遠不及一個同齡小孩的示範作用。

所以,不論孩子在哪方面膽小,多交往總是能出其不意的讓孩子敢於去做他以前不敢的事情。

6、家長必須要有耐心

最後的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了。孩子心理上的一個轉變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當孩子從消極轉向積極時,更需要家長付出時間和耐心。因此,當孩子剛開始無法做得令你滿意的時候,千萬不要批評孩子,也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而是要看到孩子的細小進步,不斷鼓勵孩子,從正面強化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地,相信孩子會外向和自信起來的!

​(作者@智升教育吳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