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班来了个新朋友,她对我们这的环境还不太熟悉,所以很想念妈妈,正哇哇大哭呢,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在安抚着新朋友。正好奇大荣怎么没来呢,我转头想要寻找大荣的身影,结果却看到了在教室另一个角落里同样泪流满面的大荣。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大荣这样同其他小朋友一起悲伤了。有时他会一起哇哇大哭,有时他会独自默默流泪。老师们都觉得大荣是个内心细腻的男孩,他可以敏感捕捉到其他小朋友的情绪。或许这样说,大家可能觉得大荣只是个特别爱哭的男孩。但实际上,大荣却是一个特别开朗的男孩,他爱笑爱动,爱伴随着音乐跳舞。噢,对了,他在MoreCare最最最最喜欢的就是在绘本区看书了。他总是第一个来绘本区,又最后一个离开绘本区。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大荣会同其他小朋友一起悲伤呢?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来解释——共情。共情是理解他人内心世界并体验其情绪情感而产生的一种替代性反应能力,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性情绪反应。通俗的来说,就是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所思所感。大荣正是通过这种机制体会到了他人的悲伤情绪,而我们作为老师则会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帮助大荣了解自己情感发生变化的原因。

每当大荣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哭泣时,老师都会先判断是否是因为大荣共情而产生的情绪变化,如果判断为是的,我们再会和大荣说:“你是不是看到XX哭了?因为TA暂时还不适应和妈妈分开,所以TA有点难过。你也感受到TA的伤心了是吗?”通过这样的解释有助于小朋友正视自身的情绪,避免他过度陷入到悲伤中去。

可能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疑惑,小朋友真的会共情吗?共情这种能力要怎么培养呢?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通过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看一看。

【案例1】当孩子哭闹着想要买一个玩具。

妈妈A:“整天就知道要玩具!买玩具不要花钱啊!数三个数赶紧给我起来走人!不走?那你自己在这待着吧!”

妈妈B:“嗯,我知道你真的很想要这个玩具,我们约定过六一儿童节、过生日、圣诞节的时候可以买玩具,六一儿童节很快就到啦,到时候送你这个玩具作为礼物好么?(如果孩子还是很难过想马上得到玩具)宝宝很伤心就哭一会,妈妈会陪着你。”

MoreCare小提示:

我们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但是不能否认孩子的需求和情绪,喜欢玩具,得不到就哭闹,这是每个孩子的正常反应。孩子的大脑发育水平决定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要比大人差,我们要把孩子当成孩子来理解。很多时候孩子哭得停不下来,不仅仅是因为得不到玩具,而更多的是因为妈妈对自己需求的否定和情感的忽视。

【案例2】家里马上要来客人了,孩子的玩具还扔的到处都是。

妈妈A:“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把玩具收起来!听见没有!怎么养了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真是气死我了!是不是非得让我揍你你才肯收拾!”

妈妈B:“家里马上要来客人了,整理好房间是待客的基本礼仪,但是你的玩具还到处都是,这会让我在客人面前觉得很不好意思。”

MoreCare小提示:

通常当孩子给自己制造了麻烦的时候,妈妈跟孩子表达的就是一点:生气!生气其实不是我们的第一情绪,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可能是羞愧、失望、担心、沮丧进而才感到生气。孩子只知道妈妈生气了,却没真正理解妈妈为什么生气!

【案例3】当孩子拉开别人家的抽屉。

妈妈A:“你这孩子怎么乱翻人家的抽屉!真没礼貌!”

妈妈B:“你愿意别人不经你的允许随便玩你的玩具么?恩,是的,我想别人也不喜欢你这么做。”

MoreCare小提示:

通过鼓励换位思考,让孩子真正理解规则、礼仪的意义,也帮助孩子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家长、成人们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引导可以让小朋友更加明白情绪的由来、体验到他人的真实情感、理解自己的情感变化。

同时上述例子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以下三点行动指南:

1、倾听孩子的表达,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

2、向孩子表达真实的自己。

3、鼓励换位思考。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了,不知道宝爸宝妈们,你们学到些什么了吗?如果大家还有什么育儿方面的难题,也欢迎大家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相关文章